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严控暑期作业总量”“科学规范作业布置”,强调假期应成为学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时光”。这些要求与提醒,恰似一阵清风吹散盛夏的燥热,直面暑假“内卷”这一社会痛点。
培训班、兴趣班排满日程,家长层层加码学习任务,学校各种打卡作业五花八门……孩子的暑假陷入“内卷”,背后既有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心态作祟,也有不少家庭无暇看护的现实无奈,更有培训机构竭力营销的推波助澜,让本应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暑假,逐渐沦为“第三学期”。
需要强调的是,盲目刷题、超前学习,在不同课堂之间奔波,看似“卷”得热火朝天,实则极易导致孩子身心俱疲。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不仅效率低下、事倍功半,还可能透支学习兴趣,引发厌学情绪,这与放假初衷背道而驰。从这个角度看,教育部办公厅明确要求严控暑期作业总量,坚决遏制节假日上课补课、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无疑是给暑期“内卷”热潮及时“降温”。
暑假是孩子身心“休息区”,更是能量“加油站”,绝不该异化为“内卷战场”。当然,倡导孩子快乐度假,并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要“减量提质”,通过合理利用暑假,既能适度学习不掉队,又能开阔眼界、丰富人生经历:少点埋头刷题,多点到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增长见识;减少培训班,增加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等活动愉悦身心。此外,家长也要结合孩子自身特点,培养兴趣爱好,鼓励探索大千世界,在实践中收获成长的快乐与珍贵的人生“学分”。
与此同时,正如《通知》所强调的,各地教育部门、文旅单位、共青团、妇联、社区等也要协同发力,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公共设施,提供多样化的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另一方面,精心组织体育锻炼、艺术文化、综合实践、技能学习、兴趣拓展等丰富多元的“校外课堂”,进一步充实孩子的暑期生活。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抢跑”,而是“跑得远”“跑得稳”。这个暑假,不妨卸下负重、摒弃“内卷”,让孩子走向更广阔的生活课堂,享受充实有意义的暑假时光。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