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林捷兴
编者按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如今已走过了45年的辉煌历程。45年间,深圳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即日起,本报推出“赓续特区精神 锐意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主题报道,依托本报“湾系列”重点产品以及“我的深圳故事”“到宝安 创未来”“百园千企行”等栏目升级,持续推出一系列主题报道、评论言论、人物访谈、融媒体产品等。希望通过这些系列报道,立足宝安,讲好深圳故事,展示发展成就,凝聚奋进动力,共同见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新征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敬请关注。
宝安中心区城景。(资料图片)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5周年。
近五年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从无到有、积厚成势,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有序推进,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创新活力持续凸显、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6月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肯定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效,表示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形成了一批重要改革创新成果,为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资源、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推出一批创新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外卖和包裹“从天而降”、搭乘观光直升机“兜风”、城市治安巡逻和应急救援引入“空中卫士”……在深圳,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近年来,深圳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加速打造“天空之城”。目前,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上企业增加值达213.8亿元,低空经济链上企业合计超过1900家。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以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圳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重点领域突破成势,以改革创新赢得发展先机。
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对照世界银行评估标准的思路,迭代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年度工作方案,推出“虚拟园区”“腾飞贷”“园区贷”等措施。目前,全市经营主体448.7万户,境内外上市公司58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率先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允许跨国集团在境内办理境外成员企业本外币集中收付业务,实现币种自选、划转自由、资金混用。截至今年5月底,55家跨国公司参与试点,业务额达到3400亿美元。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现路径,让一纸专利变成经济收益,为科技创新型企业“主动造血”。目前已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104单,发行规模225亿元,惠及企业1535家。
……
近五年来,在综合改革试点牵引下,深圳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取得扎实成效,充分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和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据统计,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的1510.8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2236.6亿元,年均增长13.9%。深圳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
形成一批制度成果,为国家相关立法提供第一手经验
今年2月,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会同深圳破产法庭、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发布全国首部个人破产管理人履职常用文书参考文本。
从出台实施我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到组建首家破产事务管理机构,从上线“深破茧”个人破产办理平台到首创个人破产申请前辅导制度,从发布个人破产管理人名册到建立破产信息共享与状态公示机制……深圳扎实推进个人破产制度试点,努力为全国性个人破产制度设计提供实践经验。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充分发挥改革场景丰富、率先突破条件好等优势,勇当探路先锋,积极主动为国家试制度。
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以来,深圳相继推出了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数据条例、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个人破产条例、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一批具有全国首创性、引领性的经济特区法规,多项法规填补了立法空白,为国家相关领域立法提供了第一手的经验,为完善我国法治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资源。
同时,深圳不少原创性制度成果已被规范上升为国家层面相关制度和政策。比如,歇业制度被商事主体登记管理相关行政法规吸收,围绕新兴领域场景等形成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指南、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等标准规范,被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标准吸收借鉴。
涌现一批经验做法,形成改革联动效应放大效应
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是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寄予厚望重托:“深圳经济特区要扛起责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深圳坚持立足一域、观照全局,大胆探索、破冰突围,更好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三批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形成的48条经验举措向全国推广,要求各地将这些有效举措和管用经验用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改革联动效应和放大效应。
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日前,中办、国办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圳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好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和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数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1.深圳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
2.近5年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有序推进,累计3批48条典型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
3.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圳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目前全市经营主体达448.7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
4.探索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的1510.8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2236.6亿元,年均增长13.9%。目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超700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6万人。
5.坚持以开放促改革,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新设外资企业9738家、占全国的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