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才流动装上“空中引擎”,“科学航线”连通“一园一城”

潘文婷
07-11 12:4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潘文婷

日前, 打造科学家航线,共建深港低空科技融合走廊’”研讨会在河套深港国际科技园举行。来自深圳市政府部门、香港科技园、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低空经济领域龙头企业的众多代表共聚一堂,深入探讨深港低空科技协同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共同探索建设连接深港创新资源的空中快线产业廊道

光明全景

据悉,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与光明科学城(一园一城)的双轮驱动,正在重塑大湾区创新地理,也为低空科技走廊建设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光明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撑,一园一城已形成联动发展机制,并共同探索科研要素便捷流动新模式。

在此背景下,科学家航线的构想成为研讨会上的焦点。该构想着眼于突破地面交通限制,计划运用eVTOL等低空科技,为深港科研人员提供更快速、更灵活的空中通勤选择,从而显著提升两地科研合作与交流效率,让创新思想与人才在深港之间得更快、更畅。

在光明区的产业蓝图上,低空经济占据着重要地位。这里正构建覆盖研发设计、高端制造、场景应用、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传感器、新材料、动力电池等优势领域也布局在此,集聚了美思先端、欣旺达等龙头企业,宏大航技、览翌航空、质元科技、宇田新材料、深科翼飞等低空领域新锐也相继落子。同时,光明区正规划eVTOL起降点等新型基建,为低空技术落地提供物理支撑。

政策、设施、场景、要素,缺一不可。光明区在会上亮出支持举措:强化政策协同与规则衔接,完善光明区低空经济专项政策,与河套深圳园区共同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体系,落实低空飞行券等刺激措施;共建共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材料基因组、超算二期等大科学装置,建立一园一城低空科技研发专用机时申请通道,便利关键技术攻关;同时,联合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协同河套深圳园区,在物流配送、城市巡检、低空文旅等基础上,试点跨境低空物流、科学家航线通勤摆渡、联合应急救援等特色应用。此外,光明区持续深化要素流通,利用河套深圳园区跨境优势,推动设立一园一城双币创投基金,探索建立低空科研数据安全共享机制。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潘文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