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读特新闻记者从人工智能算力和解决方案供应商鲲云科技获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2024年《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以下简称《典型应用案例》)中,公司以“可重构数据流计算加速人工智能落地”项目入选。据悉,这是深圳市在此领域的唯一入选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截图。
读特新闻记者在工信部的官网看到,此次共公布了73项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
这些案例来自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3大领域,是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服务器、存储设备及关键软件等核心的软硬件产品。
鲲云科技成立于2017年9月。2020年,公司发布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量产的数据流架构AI芯片CAISA,通过架构创新,用更低成本实现更高算力。
记者了解到,本次入选《典型应用案例》的正是这一系列的AI芯片。
鲲云科技自主研发的可重构数据流AI专用推断芯片CAISA。
“目前,芯片设计面临内存墙瓶颈和摩尔定律逐渐放缓的制约,计算架构、芯片材料、封装工艺领域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亟须探索满足业务需求的高性能、低延时的AI计算平台解决方案。”鲲云方面介绍,可重构数据流计算架构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创新底层架构,基于该架构,CAISA 系列芯片利用率最高达 95.4%。对比国际同类产品,CAISA 系列芯片在成本仅为1/3的情况下,最高可提供 4.12 倍以上的实测性能。
鲲云科技合伙人兼COO王少军此前曾接受过读特新闻专访。他介绍道,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AI芯片加上行业算法就可以成为一个“智慧大脑”。以智慧矿山的场景为例,为了保障工人安全,一座矿往往会配备数百个,甚至数千个摄像头来对矿井环境状态和人员作业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例如工人是否佩戴了安全帽下井,是否在井下抽烟等行为。在过往的传统工作方式中,安保员工是摄像头数据监测的主力,效率和响应处理的速度无法保证。在AI的加持下,小时级别的响应时间变为秒级。
“我们的智慧矿山AI视频分析系统覆盖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5大环节,可提供7x24小时的实时智能化分析。”王少军说,采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读特新闻了解到,鲲云科技落地的应用案例已积累了4000多个,覆盖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赋能千行百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凭借在AI芯片领域的探索,可重构数据流计算还被写入了工信部先进计算产业联盟发布的《2023 先进计算技术发展白皮书》。
(鲲云科技供图)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