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任建新
7月8日,随着全国残特奥会首项自行车赛事在龙岗龙口水库赛场圆满落幕,一场持续8天的“无声守护”悄然画上句点。当最后一名运动员坐上返程大巴,一张手绘的感谢卡被轻轻地递到了深巴工作人员的手上——卡片上画着的是一辆在太阳下行驶的巴士,一旁的文字写着:“深圳很美丽,深巴很温暖”。
细节处见真情:1600趟次接驳织就温情网络
本次赛事期间,深圳巴士集团累计投入运力近500台次,现场交通服务人员超400人次,累计发车1600余趟次,运输保障对象超6000人次,行驶里程上万公里……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一份“把尊重刻进服务细节”的承诺。
清晨4点半,当城市仍在沉睡,龙口水库驻地酒店已亮起一盏盏温暖的灯。深圳巴士集团的驾驶员们提前到岗,逐一调试无障碍坡道、无障碍锁扣、轮椅固定器材,车内配备的辅助工具和专业医护应急设备,成为运动员出行的“移动安心站”。
全天候响应:构建24小时“无障碍服务链”
赛事期间,深圳巴士集团精心打造“无障碍服务链”:7×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科学完备的转运预案、专业训练的保障团队,构成一条从赛场到驻地的“温情闭环”。
7月7日,河南队运动员小丁在训练中受伤,一场跨越深豫两地的“特别转运”随即展开。从医院将小丁接到车上开始,转运人员便一路悉心照料。车辆驶入高铁站前,转运人员又积极协助办理绿色通道、无障碍检票通行等事宜,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确保小丁一路顺利无阻。
城市温度:无障碍出行背后的“深圳答案”
一张小小的手绘卡片,其背后却是深圳对“无障碍城市”建设的长期深耕。2020年,在深圳市残联指导下,市交通局联合巴士集团启动“大爱深圳 无碍出行”项目,投放首批无障碍出租车。车辆配备上下车辅助踏板、折叠式轮椅坡板、防侧撞安全杆等12项人性化设施,驾驶员均通过急救技能专项培训,成为残障人士出行的“移动港湾”。
当最后一位保障对象顺利离深,服务并未画上句号。这张手绘卡片,被深圳巴士集团珍藏为“无障碍服务”的勋章,而车轮碾过的地方,写满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温情故事。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