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发现亿吨级大油田,看“深水舰队”乘风破浪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吴昊
07-08 19: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981年11月

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珠江口筹建处

揭牌成立

将石油基地设在深圳

年轻的海洋石油工业

与年轻的深圳经济特区

海陆共进

在一张白纸上勾勒能源版图

共同唱响“春天的故事”


亚洲最大桩基天然气生产平台荔湾3-1平台。

亚洲首艘圆筒形FPSO“海葵一号”。


没有技术就引进消化,缺乏资金便中外合作,管理经验不足便在实践中淬炼——40多年来,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的海洋石油人以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的情怀向海图强,使南海东部油田跻身全国第七大、海上第二大油气生产基地。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及国内功能最复杂FPSO“海洋石油119”号。



“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海油南海东部石油研究院发现我国深水深层首个亿吨级油田(上);海上原油转输作业(下)。


深耕蓝色疆场,科技创新始终是破浪前行的核心引擎。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坚持锻造科技自立自强的原创技术策源地,不断攻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世界级难题,实现深水油气装备技术能力的重大飞跃。


我国首座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南海挑战”号,开创7个“世界第一”,28年开采深水油气超2300万吨,2024年光荣退役。


截至2025年6月,南海东部油田建成5大原油产区和1个天然气产区,在产油气设施53个,累计生产油气逾3.8亿吨油当量。其中,近三年油气年产量连续突破2000万吨油当量,原油增产总量约占同期全国原油增量1/3,经济体量居在深央企第一,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稳居深圳工业企业前三、涉海企业第一,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源源输出澎湃动力。


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的 “海基一号”,曾为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


今天,让我们俯瞰海洋的万顷碧波,透过油气生产平台跳动的火光,在深水油气管道奔涌的脉动中,巡阅中国人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硬核科技,感受海洋工程建造领域“国之重器”的奋进与荣光,见证“深水舰队”乘风破浪驶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星辰大海。


01


亚洲首艘圆筒形FPSO“海葵一号”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

“海葵一号”(前)和“海基二号”(后)。


亚洲首艘圆筒形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总高度近90米,总重量约3.7万吨,最大直径90米,最大储油量6万吨,每天可处理原油5600吨,集成700多台关键设备,可连续运行15年不回坞

相伴相望、同日投产的“海基二号”,是集钻井、生产、生活多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油气超级工厂”,总高度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是亚洲最高最重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可远程实现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气开采、“台风生产模式”等功能。


“海基二号”迎风踏浪(上)。“海葵一号”与提油轮转输原油作业(下)。


作为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开创了我国深水油气开发的“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新模式,可大幅降低工程建设和生产成本;引领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S420级超强度钢、高韧性聚酯缆、自研中央控制系统等2项世界首创、12项国内首创技术,为经济高效开发深水油气田贡献了“中国方案”。


02


恩平15-1平台:我国首次将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海底


恩平15-1油田为高含二氧化碳油田,常规模式开发会将二氧化碳随原油一起采出地面。而恩平15-1平台搭载的我国首套百万吨级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装置(CCUS),实现了全链条升级,未来10年可规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对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恩平15-1平台总高度约160米,总重量超过3万吨,是北京“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用钢量的4倍,安装设备及系统近600台套,为常规平台的2倍,是目前亚洲最大、设备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


03


亚洲最大桩基天然气生产平台荔湾3-1平台及珠海高栏终端“双龙入粤”

亚洲最大桩基天然气生产平台荔湾3-1平台


荔湾3-1气田是中国首个深水天然气田,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所在海域水深1500米,采用“导管架+水下生产系统”的开发模式。荔湾3-1平台与周边相继投产的流花34-2、流花29-1等9个气田,共同组成我国南海第一个深水气田群白云气田。荔湾3-1平台是亚洲最大固定式海上油气生产平台,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浅水迈向深水的里程碑,在国内首次实现双海管生产。


海洋清洁能源经珠海高栏终端输入陆域(上)。白云气田检测系统运行(下)。


白云气田所产的天然气,外输至珠海陆域高栏终端处理,与我国海南陵水的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的天然气在此汇聚,形成“双龙入粤”的南海大气区多气源互补、安全保供的能源格局。高栏终端,是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处理终端,也是南海东部、西部两大海域天然气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占地面积约为104万平方米,天然气外输量占广东省天然气消费总量约1/5,惠及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共11个城市。


04


番禺11-12平台:我国首次应用无人平台开发海上稠油油田


海上智慧油田番禺11-12无人平台。

中控室技术人员远程发出油井启动指令。


番禺11-12无人平台,通过电力组网、5G通讯、海管海缆等数智化技术手段,与番禺油田在役生产设施实现多功能组网,实现台风生产模式、远程复产、复杂原油处理等多方面新突破,形成集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于一体的新型海上智慧油田。该平台高150.8米、重约7000吨,设计开发井6口,高峰日产原油770吨,无人化作业设计可降低工程投资超1亿元,每年节省运维成本超1000万元。


05


惠州26-6油气田:打破40年沉寂的首个古潜山储层开发项目


惠州26-6油气田发现测试作业。

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团队惠州勘探室(左)。惠州26-6平台挺立深海(右)


惠州26-6油田,为我国南海首个4000米以上深部古潜山储层开发项目,探明地质储量5000万方油当量,是珠江口盆地自营勘探发现的最大油气田。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技术团队艰苦攻关,一举打破南海东部古潜山领域40余年无商业发现和开采的历史。


惠州26-6平台海上安装作业。


惠州26-6油田应用我国首座海上智能钻采平台惠州26-6平台、全面升级改造的“南海奋进”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生产,计划投产19口开发井。其中,惠州26-6平台应用新一代数智技术,具备智能生产、智能钻井、设备健康管理、智能安防、台风生产模式等强大功能,可同时实现原油、天然气的“双生产、双处理”。


海上超级油气工厂“南海奋进”号。


15万吨级钢铁巨无霸“南海奋进”号,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台风期间不解脱内转塔式单点系泊FPSO,具备原油和天然气的“双生产、双储存、双外输”功能。其装备的系泊系统,如定海神针,近3000吨重,可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经坞修升级后又解锁多个“国内首次”,如我国首个自主设计建造的FPSO单点系统液滑环、首条永久系泊钢缆。


06


陆丰8-1平台:海上油田动力关键技术首次搭载“中国心”



我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平台燃气轮机“太行7”。

陆丰8-1平台及动力关键技术“中国心”。


陆丰8-1平台,总高度228米,总重量逾2.4万吨,甲板约7个篮球场大。未来1年将陆续投产开发井14口,高峰日产原油约3100吨。陆丰8-1平台是南海东部油田动力关键技术首次搭载“中国心”——两台强劲的“太行7”燃气发电机组。这是我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平台燃气轮机,由中国海油、中国航发联合产业链近300家单位合力攻关锻造,首创在线切换“柴油+伴生气”的双燃料模式,每小时发电量超过5000千瓦时,较同功率燃油发电机组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2.9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


07


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及“海经”拖缆勘探系统




我国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及其搭载的我国自主研制首套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曾入选中国海洋学会等单位联合评选的“2023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于2023年12月完成珠江口盆地2600平方公里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这是我国首次完成的逾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对于全面提升我国超深水油气勘探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08


“璇玑”系统:“指哪打哪”的深海钻探世界最高水平



“璇玑”系统及技术团队勘探作业。


“璇玑”系统旋转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系统,实现了全球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可在深海勘探中“指哪打哪”,在地层里“任意游走”,“瞄着”油气去,“看着”边界钻,代表了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2025年6月底,“璇玑”系统以6018米完钻井深正式跨入超深井作业领域,成为闪亮的“中国智造”名片。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运营的南海东部油田海域,连续两年发现亿吨级油田。图为霞光中的惠州油田群与光荣的海洋石油工人。


(图源: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吴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