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陈欣 通讯员 刘利 王陈英 文/图
在龙华街道向联社区大街小巷,总能看到社区网格站站长王灵典步履匆匆的身影。扎根基层二十年,这位曾经的调解“菜鸟”已成长为全市平安建设“讲师”,更以一双洞察隐患的“鹰眼”和一副擅解难题的“热心肠”,在邻里间编织起一张平安之网,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闪电侠”。

王灵典(右二)创立“阿典夜茶”工作室,为居民化解矛盾纠纷。
潜心耕耘
成为居民的“定心丸”
2024年,王灵典推动建立特殊群体“一人一档”,带领网格员完成103次独居老人关怀、73户困难家庭帮扶,反诈宣传覆盖近3万人次。这份细致源于初心:2005年入职伊始,他便钻研租赁纠纷调解,白天记录案例,夜晚学习《合同法》、《深圳市房屋租赁条例》等法规,终炼成“法理情”融合的调解绝技。他更倾力传承经验,带领46名网格员践行“矛盾不过夜”理念,并作为市委政法委邻里纠纷排查与化解讲师团成员,在龙华区大浪、民治等多个街道分享心得。“要让每个网格员都成为居民的‘定心丸’”——这是他培训课上不变的叮嘱。
“王站长眼里可容不下一点儿隐患!”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近几年,王灵典带队完成1487家场所地毯式排查,揪出隐患3590处,拆除私拉电线287处,打通消防通道1547条。2021年3月,他敏锐发现老村旧房险情,仅用11天协调清空房屋。“每消除一处隐患,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悲剧。”这是他常挂嘴边的话。
“阿典夜茶”
党建引领下的调解创新
“自从有了‘阿典夜茶’工作室,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不但可以在家门口得到有效解决,而且暖心、专业、公正。”墩背二区黄女士的话里透着藏不住的欣喜。
黄女士所说的“阿典夜茶”,是龙华街道向联社区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等工作,打造平安社区建设的创新实践。
多年的一线网格工作经验让王灵典意识到,社区过去的传统调解方式存在短板:调解场所过于严肃,居民容易紧张;调解过程偏重法律条文,却忽视了居民情感诉求,致使矛盾看似化解,实则双方心结未解。
“耐心和同理心是调解工作的关键。”对于王灵典来说,矛盾纠纷处理复杂耗时,居民倾诉时容易情绪激动,调解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认真倾听每一个细节,同时要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这样才能与居民建立起信任关系,更好地开展调解工作。
为破解传统调解的严肃刻板,王灵典创立“阿典夜茶”工作室,探索出一条温情调解新路。工作室以更加人性化、更贴近居民生活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以茶为媒,通过喝茶聊天,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有效缓解双方对立情绪,使矛盾纠纷调处效果事半功倍。依托党委领导、部门主导、多方协同、社会参与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阿典夜茶”工作室以茶为媒,营造轻松氛围:“热茶递到手里,人的防备心就放下了。”考虑来深建设者“昼忙夜归”的特点,工作室将调解时间延至夜间,通过“夜访夜谈”让居民充分倾诉。
这一创新模式成效显著: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处置矛盾纠纷及居民服务157宗,其中71起纠纷在茶香中化解,体“察”听民声36宗,巡“查”护万家50宗,居民满意度达100%。
6月28日,辖区房东陈女士给工作室送来一面“调解架起连心桥,温情点亮和谐路”的锦旗,正是居民心声的写照。如今,该社区网格员全员成为工作室行家里手,推动“人人学调解,人人会调解”。居民的急难愁盼或矛盾纠纷问题,在社区内得到一站式解决,正悄然提升向联社区居民的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