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安拓宽服务市民渠道,邀您动动手指交个警察朋友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文/图
07-01 14:15
摘要

最近,深圳市龙华区某小区有业主在微信群吐槽称,他们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有人使用震楼器干扰正常生活。市公安局龙华分局民治派出所民新警区警长吴余看到群消息后,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内发送制造噪声涉嫌违法的普法推文,并联动小区物业管理处、社区工作站开展线下巡查与宣教。一天后,业主反馈震动消失。这样一件烦心事被快速解决,得益于市公安局“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的推广运用。

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自今年4月15日起, “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在龙华分局试点推行,社区民警辅警以企业微信为平台搭建与市民的沟通渠道,邀请辖区居民添加微信好友。据该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副科级警官李猛介绍,社区民警辅警是“便民微信”主力军,同时整合社区干部、网格员、保安员、楼栋长等群防群治力量建立社区警务团队企业微信工作群,将线索反映、法治宣传、安全防范、便民服务举措融入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便民微信”这一新型“指尖警务”的推行,与龙华区的现实状况分不开。该区实有人口310万,其中流动人口占比达71%。龙华又是深圳的一个缩影,深圳全市大部分区域都呈现人口倒挂、密度高、流动性强等特征。面对警情体量大、治安要素复杂等现实问题,深圳公安在坚持发扬传统的 “脚板警务”和综治平台下的社区警务基础上,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于5月下旬起在全市推广“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突出“科技+人力”融合特色,通过警民点对点互动交流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据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四大队三级警长袁浩栩介绍,深圳公安还将参与主体扩展到派出所队领导、办案民辅警等其他在日常工作中与群众接触较多的基层警力,形成“社区民警为主力、办案民警为补充、所队长为表率”的全警参与格局,实现警民沟通“零距离”、信息掌控“全覆盖”、风险预警“早感知”、服务群众“全天候”、矛盾化解“在萌芽”。

“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给我们发送辖区的预警信息,帮助我们将防范的触角伸到基层治理最末端。”龙华分局民新派出所所长林伟泉介绍,通过“便民微信”能够快速倾听辖区民意、了解治安动向,“便民微信”已成为融合辖区全方位管理服务的“信息集散器”,成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服务群众、推进社会治理的“新抓手”。

5月30日,市公安局大鹏分局葵冲派出所社区民警董良东通过企业微信收到举报线索,经核查发现有商铺通过赠送鸡蛋等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推销保健品等异常经营行为。该分局及时将线索通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涉老年人产品推销的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相关违法行为依法取缔。6月1日,深圳技术大学在校生阿炜(化名)在网上看到刷单返利的信息,难辨真假的他通过企业微信咨询坪山分局石井派出所反诈专班民警翁建达。翁建达随即在微信上对其开展反诈宣讲,让阿炜及时避免了经济损失。

“日常生活遇到麻烦事就怕求助无门,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询问民警。”家住南山区南头街道的廖女士说,企业微信的一大优势就是对方离职后可以自动添加接任人,不用担心后续找不到负责人。而民警使用企业微信也更具可信度,龙华分局民新派出所北站社区民警徐姗说:“群众反诈意识增强,我们使用私人微信添加好友有时身份会遭到质疑,而企业微信账号都经过实名认证,名字末尾还有橙色字体‘@深圳公安’标注。这就像我们民警辅警在互联网上的一张‘身份名片’。”

自推行“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以来,深圳公安民警辅警已开通1.6万余个企业微信账号。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该局下一步将深化相关应用建设、提升智慧赋能水平,如搭载集智能问答、防范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AI智能警务会话辅助助理,让市民诉求、意见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真正将“便民微信”打造成畅通警民沟通桥梁。

编辑 刘彦 审读 李斌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