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深圳未成年人阅读推广进基层:十年深耕,让童心在书香里“向阳而行”

晶报记者 余梓宏 摄影 主办方供图
06-30 07:14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活动形式不断创新,持续点燃阅读之光!

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这张独特城市名片的背后,凝聚着深圳人年复一年的执着与坚守,他们将阅读薪火相传,使其熔铸为城市的精神底色。“阅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在这里深深扎根,开花结果。2016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国内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城市法规,以立法形式保障市民阅读权利,并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确定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旨在激发未成年人阅读兴趣。

6月19日,2025年“深圳未成年人阅读推广进基层”座谈会在深圳实验学校园岭街道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基层推广点代表与阅读推广人齐聚一堂,交流经验。自2015年启动以来,这项公益活动已走过十年历程,始终致力于将优质阅读资源与活动送达孩子们身边,特别是基层社区。依托遍布全市的推广点,联动专业阅读推广人力量,活动形式不断创新,持续点燃阅读之光,守护童心在书香中“向阳而行”。

▲2025年“深圳未成年人阅读推广进基层”座谈会现场。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怎样读?如何读?”这是许多孩子和家长共同的困惑。2012年,深圳开创全国首个由政府牵头组织的“阅读推广人”培育计划。自此,“阅读推广人”这一崭新的社会身份进入公众视野。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身份背景各异,却共同投身于一项公益事业——传播阅读理念,提升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如同播撒“读书种子”。“深圳未成年人阅读推广进基层”活动,则让这些阅读推广人深入城市各个角落,为孩子们提供公益性的优质阅读资源,弥合着阅读资源分布不均的鸿沟。

孩子们和家长们的阅读需求,就是阅读推广进基层项目坚持十年最重要的动力。许多参与该项目的“宝妈”初衷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但在接触阅读推广后,便开始久久为功。阅读推广人徐美玲分享道,2016年,正是出于孩子的需求,她才开始主动学习如何讲故事。徐美玲回忆,第一次在小区讲故事时,听众只有自己的孩子和一两个小伙伴。但她坚持每周五下午五点准时开讲。两三个月后,听众激增,“台阶都坐得满满当当”,至少三四十组家庭围坐聆听,她甚至需要借助扩音器才能让每个孩子听清。这巨大的变化让徐美玲倍感欣慰:“只要认认真真做一件事,愿意去讲,孩子们就愿意听。”

阅读推广之路,有时如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阅读推广人赵亚冲在孩子4岁时开始接触儿童阅读,“孩子上一年级后,我发现阅读对其有显著提升。”于是,在其他家长的推动下,赵亚冲开始为十几个孩子讲故事。“那时我们在学校门口自费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买了两三千本书,纯粹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书看。”后来,她与伙伴们成立了萌芽文化艺术协会,持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她自己也参加了阅读推广人的培训计划,不断提升自我。实践中,她发现城中村的孩子接触阅读推广的机会稀缺,因此这些孩子格外珍惜每次活动,“一有公益读书会,即便是较大的会议室,也总是座无虚席。”赵亚冲还观察到,“城中村的一些妈妈其实也很渴望学习如何讲故事。”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萌芽协会为这些宝妈提供培训,使她们成长为“绘本种子讲师”。

▲2024年11月17日,阅读推广人朱荷叶在百姓书房分享绘本《米莉的帽子变变变》。

▲龙城创新学校课堂阅读。

为孩子带去丰富多样的阅读视角

在大家的印象中,儿童阅读推广人一般都是女性,其实,男性身影同样活跃在阅读推广人队伍中。杜兴建,孩子们熟知的“绘本老爸阿渡”,就是其中一员。参与进基层活动第一年,在观湖简阅书吧,杜兴建遇到了麦麦母子。“一个原本‘少言寡语’的一年级男孩,连续参加我的七场绘本故事后,重新变得活泼开朗。以往只在书上见过相关理论,这次我亲身见证了故事的惊人力量!”而在为不同年龄段孩子讲绘本时,杜兴建也会尝试不一样的形式,比如在给六年级孩子讲《我用32个屁打败了睡魔怪》时,把麦克风交到20位自告奋勇上台的同学手里,让他们按照故事情节轮流给现场一百多名同学朗读这本绘本,“刚开始略显紧张有些放不开的同学,经过我的引导和启发,瞬间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潜力,越来越放松,现场效果越来越好。”

在杜兴建看来,做阅读推广人,是一件可以一直幸福下去的事情。“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外婆带着外孙来参加我的每一场故事会,每一次讲完,五岁的男孩都要拿着外婆的手机把我当天讲的绘本拍照或录视频,说是回去讲给妈妈听,男孩肉肉的小手慢慢翻着每一页,慈祥的外婆就那样耐心地、静静地等在一边,直到外孙一页页拍完,才向我告别……”

正是传播阅读的美好,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加入阅读推广人的行列中,让这支队伍日益多元化,教师、作家、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不同背景的讲故事者不断涌现,为孩子带来丰富多样的阅读视角,他们自身也收获着爱的回馈。

作为心理咨询师,王佩常常会遇到对于生命话题有困惑的孩子,当她以一名阅读推广人的身份走进课堂时,常常喜欢用绘本的方式和孩子讨论关于“生命”的各种话题,比如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看待身边的世界;因为母亲的身份,加上社会工作的背景,阅读推广人夏玫莹尤为关注亲子阅读推广在亲子正向互动、亲子亲密关系、儿童阅读能力方面的价值,在她看来,亲子阅读其实是亲子沟通的重要契机,“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了解,当我们彼此了解,就更能相互理解。”

中学语文老师邵攀,孩子们亲切称呼她“熙妈”。她分享道,自己走上阅读推广之路,仿佛缘于命运的牵引。2011年,她正处于人生低谷,经历了一场大病和两次手术。然而,在给孩子讲故事、做志愿者的过程中,她逐渐寻到了光明的方向,足迹遍及观澜、横岗、坂田等许多曾经陌生的地方。“当我的声音能吸引孩子们,引导他们沉浸于故事时,我不再担忧自身能力,重拾自信;当孩子们用纯真的笑容抚平我内心的不安,助我走出阴霾,重见阳光;当我的讲述能让孩子们快乐或有所收获时,我感到自己的生命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覔书店南山欢乐颂店阅读活动现场。

十年硕果探索新途

数据显示,“深圳未成年人阅读推广进基层”项目十年间累计举办活动1980场,惠及人群超10万人次,足迹遍布社区、学校、书店、企业等场所。该项目连续多年入选深圳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并荣膺“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涌现出众多优秀基层案例与推广团队,为全国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贡献了宝贵的“深圳经验”。这些成就,是深圳对全民阅读事业持之以恒的坚守,更是“以文化人、以读促育”理念的生动践行。

“读了《看不见》这本书,体验了蒙眼游戏,我才知道视障者的生活多么不易!”一个参与活动的孩子说。2024年深圳未成年人阅读推广下基层公益活动,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质”“拓展文化视野”和“生命健康教育”等主题,开展了经典绘本共读、英文绘本分享及亲子阅读讲座等活动。内容涵盖历史奥秘、科学奇趣、传统文化魅力以及成长烦恼应对策略,打破学科界限,引领孩子们感受阅读乐趣,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

“2024年推出的新主题《我的阅读规划课》反响很好。很多孩子从没想过阅读需要规划。”阅读推广人张红介绍道,“这个主题引导孩子们了解图书版本、按年龄段挑选书籍、应对阅读难点,并学习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本年度活动中,推广人特别注重教授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并为家长举办了亲子阅读指导讲座。据统计,2024年共有44位公益阅读推广人在全市各区街道图书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书吧、学校等基层点开展活动200场。

如何在网络时代让孩子亲近阅读?如何为孩子提供更系统化的阅读体验?座谈会上,基层推广点代表和阅读推广人踊跃发言,就如何深入推进未成年人阅读推广进基层建言献策。

据悉,2025年进基层活动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内容、丰富形式:推广点数量增加至75个,其中原特区外地区占比约70%,更加聚焦文化资源相对薄弱区域;活动总场次达200场,主题策划更贴近实际需求,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全面引入线上直播、录播分享、图文传播等数字传播手段,拓展阅读推广新路径。

为提升活动的系统性与指导性,在座谈会现场还正式发布了2025年深圳未成年人阅读推广进基层活动参考书单。该书单经过阅读推广人的精心挑选与编制,从结构上强化了精准投放与内容分层,旨在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科学的阅读指导,助力孩子们在阅读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素养。2025年,深圳将全面推广使用该参考书单,持续完善精准投放与分层内容体系建设。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余梓宏 摄影 主办方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