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佳佳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公告里提到:“深圳市一家科技公司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β - 丙氨酰羟脯氨酰二氨基丁酸苄胺(国妆原备字20210003)经三年安全监测,通过了中检院多轮严格技术核查,作为全国首批2个新原料之一,纳入《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实现了我国化妆品原料创新“0到1”的突破。
据悉,新原料首次纳入可使用原料目录,对深圳打造全国化妆品新原料创新高地,助力破解我国化妆品原料“卡脖子”问题有历史性突破意义。
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明确鼓励和支持开展化妆品研究、创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前瞻布局,主动谋划,早在2022年向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化妆品原料创新工程”。2022年11月,该工程获省药品监管局2023年市县药品监管综合改革创新项目立项并列为重点项目。
三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技术攻关+绿色基地+功效原料+品牌产品”思路,多措并举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新原料创新研发,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成果显著。截至2025年6月,深圳市备案成功新原料34款,全国第三;备案通过进入监测期新原料15款,全国第二;2025年备案通过新原料14款,增量全国第一。深圳已成为全国化妆品科技创新的标杆城市。
政策引领,刷新产业新定位
2020年,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化妆品专项调研形成报告报上级决策参考获认可。同年12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市市场监管局以此为契机,主动组织多部门座谈,收集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建议,促推化妆品纳入深圳市“20+8”产业集群政策。
2022年,“20+8”产业集群系列政策发布,“积极发展化妆品产业”正式写入深圳市“20+8”大健康集群政策,其中规定,在国家药监局注册备案并成功纳入目录的新原料,最高资助100万元;利用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的新原料,最高资助200万元,支持力度居全国前列。政策引领鼓励了众多企业投入化妆品新原料研究创新,也留住了科研创新的优秀化妆品企业在深发展壮大。
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化妆品新原料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起到“芯片”作用。市市场监管局以“技术攻关+绿色基地+功效原料+品牌产品”思路引导和帮助企业研发创新。深圳市18家原料企业联合12家科研院所合作研究,34款新原料已备案通过,数十款在研。市市场监管局又以“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发酵”为方向,引导企业合作建立绿色基地,目前已有6家企业在新疆等7省市建立12个绿色基地,5款特色植物原料完成新原料备案。
一系列措施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了申报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极大激发了企业研发热情和动力,深圳市原料研发企业从2022年的2家发展到目前的20余家,11家企业备案成功。市市场监管局不仅重视帮扶注册备案指导,同时注重引导和帮助企业技术攻关突破,还在成果转化上帮助企业穿针引线、搭台对接,组织召开化妆品新原料交流对接会,成功帮扶原料、品牌、科研对接合作。
原料突破,树立行业新标杆
“β-丙氨酰羟脯氨酰二氨基丁酸苄胺”作为新规实施后首个结构创新型原料,在市市场监管局“化妆品原料创新工程”全程监管和呵护下,以零不良反应记录通过三年安全监测,成为首批通过中检院技术核查的标杆原料。该原料进入可使用原料目录,将降低品牌方应用门槛,减少产品备案成本,缩短产品备案周期,为化妆品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接下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入推进“化妆品原料创新工程”,瞄准“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发酵”等新原料研发前沿赛道,帮助和引导企业利用AI算法加速新原料研发,优化研发路径,指导帮助更多高技术原料向国家药监局申请注册备案,同时加强已备案原料的三年安全监测,助力更多新原料纳入可使用原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