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2025大众点评“必吃榜”(以下简称:“必吃榜”)在南京正式揭晓,144座城市及地区的3091家餐厅上榜,上海、北京、成都、重庆、深圳为上榜餐厅数TOP5城市。
深圳上榜商户数达84家,福田区、南山区上榜商户数均跻身全国TOP10行政区,梅林商圈上榜商户数跻身全国前列。深圳上榜餐厅中,有46家为扎根街头巷尾的烟火小店,占比近55%;28家为10年以上老店,占比近35%;首次上榜商户占比接近47%。更多城市特色餐厅上榜,占比接近43%,其中近半数为新上榜,荔园小馆、好好味面家(桃园店)等市井地道风味新上榜,“烟火气”“本地特色”“现烹鲜制”成为榜单关键词。
广东省上榜商户数达396家,为全国上榜商户数第一省份,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汕头为上榜商户数TOP5城市。全省上榜商户中,烟火小店占比超70%,10年以上老店占比近35%,首次上榜商户数占比近55%,榜单“发现感”进一步提升。更多城市特色餐厅上榜,占比近55%,其中超半数为首次上榜商户。
▲ 2025年大众点评“必吃榜”,9亿人吃出来的好味道。(摄影:陈今)
发现更多市井本味,地道老店、烟火小店成为榜单主角
2025年榜单上超半数商户为首次入围,超2400家为不易被察觉的烟火小店,超1200家为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市井老店。
“最动人的美食故事藏在升腾的烟火气里,最值得信赖的推荐,来自上亿食客的真实体验。”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在发布会上提到,过去一年,平台累计有3.63亿条真实评价,帮助数亿人次找到心仪的美食和目的地。
刘伟明的煲仔饭小店扎根深圳虽仅三年,却承载着十余年的匠心沉淀,靠着老蛇口传统煲仔饭手艺结合自选菜的创新模式,收获了食客广泛认可,在今年第二次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这位韶关汉子与二哥共同创业,在珠三角“田野调查”期间发现自选模式,“在当时,深圳做煲仔饭结合自选模式的餐厅基本没有,我们让顾客几十种菜随便挑,26块一份荤素同价,年轻人就喜欢这种自由。”
食材是刘伟明的执着所在,也是小店口味的基础。每天清晨,蛇口市场的供货商都会将砍切好的新鲜排骨、牛肉直送到门店。“每天都有大几十斤,连供货商都奇怪现在哪还有人用这么多鲜肉。”刘伟明告诉记者。他要求食材保质保量,“不行的全退回去。烹饪更是门道精深——生米需提前浸泡,现煲现做才能激发锅气。”火候全凭经验,看蒸汽、闻香味、听声响。他比划着说,“15-20分钟煲出金黄锅巴,糊了半分都不行。”为寻得最适配的米种,他们筛选好多,不行就换,最终找到性价比最佳的秘方。因为传统煲仔饭对于手艺的严格要求,他还特意从老家带来90后、00后的年轻人,手把手传授煲饭技艺,希望把这份美食文化传承下去。
广州四省办大厦里的20年老店贵州餐厅、杭州信义坊仅能容纳五六张桌子的14年家常小馆勇贤小吃、深圳华强北最早一批印度餐厅Bollywood宝莱坞印度料理..........数据显示,今年榜单境内“城市特色商户”占比近六成,同比增长近三成,2025年榜单向食客更为全面地展现了各地多元的特色美食文化。
坚守榜单公信力,以美食为支点撬动文化传承
“用户‘信任链’正在重构,他们不再依赖单一路径的种草,而是形成‘三角验证’决策模型,从兴趣种草到真实评价核验再到多维度对比决策。”李树斌称。 “必吃榜”走入第九年,始终严守“真实”,坚持万里挑一、无“人为提名”、基于用户评价评选,评选过程不牵扯任何经济利益和商业行为,致力于为用户带去真正广受认可的美食餐厅。
由算法工程师、数据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组成的评选团队,每年综合五大维度,历经六个月的建模分析、公信力核查、入围公示以及机构公证推出“必吃榜”,对诱导好评等干扰评价秩序行为零容忍。以2025年榜单为例,过去一年,“寻味之旅”深拓广延,平台美食商户真实评价规模同比增幅近六成。评选团队基于3.63亿条评价,从600多万商户中遴选出3091家餐厅。在“公信力核查”阶段,就有近三成商户因不满足“评价真实可信”失去资格。
一张有公信力的国民美食榜单,自然为上榜商户带去好生意。2024年发榜后,新上榜商户异地用户流量、“必吃节”拉动整体商户交易规模均增长50%。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