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今日荐书 | 真实的明清宫廷生活是怎样的?

读创文化广场 魏沛娜
06-22 19:1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为何有片绿顶建筑群?

紫禁城为何找不出一个烟囱?

故宫冰窖能藏多少块冰?

紫禁城中的医学实验室、药露房、电话局都在哪里?

在《故宫生活志》这部作品中,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以故宫为叙述主体,采用史料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起居、饮食、行乐、节俗为线,结合300余幅故宫实地建筑摄影和珍贵文物、历史档案图片,解读明清宫廷生活的种种细节,还原真实的明清宫廷生活。

▲《故宫生活志》

周乾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5年6月

2003年,周乾从北京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他接触的第一项古建筑工程就是太和殿百年大修。“我的专业是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这个专业侧重于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由于当时院内力学专业人员很少,我很幸运地被派上了一线,负责对太和殿的结构安全问题进行科学评估,提出修缮加固方案。随后,我负责了故宫角楼、神武门、英华殿等古建筑的科学评估。”周乾说,在长期研究中,他注意到:故宫古建筑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力学稳固性;它们承载的艺术和文化极其博大精深;古建筑背后丰富沧桑的过往,是紫禁城历史文化的缩影,富含了无穷魅力。逐渐地,他开始关注古建筑蕴含的古代智慧,对故宫古建筑认识的升华,为本书写作提供了动力源泉。

在故宫古建部主要从事故宫古建筑的科学分析工作,后调入故宫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古建筑保护研究——对于工作方向的调整,按周乾的话讲,进入故宫学研究所以来,他的学术关注点已不限于古建筑,而在于故宫学的研究对象;关注内容也不限于科学分析,而是从科学到文化,从艺术到历史的方方面面。2024年8月,故宫学研究所与研究室合并,成立了故宫学研究院。专注于故宫学研究的周乾认为,故宫是一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大宝库,是解读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部大辞典,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藏品、文献档案、宫廷典籍的荟萃地。“这些文化宝藏,就是我在故宫这座大学校里学习、研究的主要对象。二十余年来的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为本书写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源。”

作为一名工科学者,周乾形容自己的治学风格有点“轴”。“我不喜欢人云亦云,网上传得多的内容往往会引起我的质疑和关注。凡事要有证据。对于任何传言,要么有史料证据,要么有现场调查证据,要么有实验分析证据;如果都没有,那么这个传言就是站不住脚的,我也不愿意写进书里。另外,摆事实、讲道理,一条一条地说出来,讲究逻辑,这也是工科思维影响下的治学风格。”周乾强调,对故宫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的解读,不仅应科学真实,而且要通俗易懂,条理分明,这样才有助于读者理解,更有利于故宫文化的传承。

对于本书,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评价道:“这是一部值得阅读的‘故宫生活百科’,也是向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的献礼。它讲述了明清帝后生活的隐秘细节,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史料,揭示了宫廷蕴藏的文化内涵,澄清了多年来对历史的某些误读。带着这本书走进故宫,一定会有别样的收获。”

(作者:魏沛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