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什么是智能体,它是如何思考的?
智能体发展面临怎样的关键拐点?
如何理解智能时代的新人文主义?
《智能体时代》一书以其独特的智能体视角,通过对从单一神经元到复杂智能体系统的跨学科分析,系统性地阐释了从Claude和Gemini Ultra等大语言模型,到AutoGPT和Microsoft AutoGen等自主智能体,再到脑机接口与元宇宙等未来科技的演进路径,不仅揭示了智能涌现的本质规律,还为读者构建了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智能进化全景图。
资料介绍,本书作者刘志毅为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研究员,十余年来,他一直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计算、空间智能以及超级人工智能对齐等。
▲《智能体时代》
刘志毅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5年5月
刘志毅介绍,从最简约的定义来看,智能体指的是能够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并付诸行动的计算实体。但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却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智能体的真正魅力在于其“涌现”的特质——这是复杂系统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所谓涌现,是指在复杂系统中,局部单元的互动所产生的宏观有序模式或行为,这些行为和特性无法从个体成分的属性中简单推导。正如蚁群展现出个体所不具备的集体智慧,大脑凭借数万亿神经元的复杂链接呈现出意识和心智,智能体系统在组分达到一定复杂性后,也能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智能行为模式。从这个角度看,智能无处不在,遍布于自然界和人工系统的方方面面。从最简单的细胞自动机,到复杂的生物组织乃至人类社会,都能用智能体及其涌现的理论去解释和理解。这种理解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从微观到宏观的各种复杂现象。
刘志毅认为,智能体时代对人类社会、对个体存在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关键是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审视这一历史性变革。一方面,要客观认识智能体可能带来的失业风险、数字鸿沟、隐私安全、算法歧视等现实困境,未雨绸缪地在教育培训、社保体系建设、伦理规范等方面做足准备。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智能体、数字技术从本质上为人的解放和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脱离了繁重体力劳动和机械重复工作的人,将以全新的面貌投身创造;摆脱了“万物之灵”包袱的个体,将以更谦逊、更开放的心态面对未来;在与智能体的协作共舞中,人类有望创造出超越以往的文明成果。在某种意义上,智能体正是人类实现自我超越的契机和阶梯,是宇宙智能演化的新阶段。
“本书对智能体理论及其深远影响的探讨,正是希望为这一未来变局做些思想准备。”刘志毅说,通过梳理智能体发展的技术路径、理论内核、应用前景、社会影响等,本书力图搭建起一个全面认知智能体的框架体系。同时,本书更希望唤起读者对AI、对科技发展乃至对人类前途的深入思考。“科技向何处去,人将如何安身立命,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而应在参与讨论、亲身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智慧。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此在’、对个体生存意义的真切诠释,也是我们作为时代亲历者的责任担当。”
对于本书,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如此评价道:“当智能体开始主动感知、规划并改造世界,我们正在见证一场比肩工业革命的历史性变革。这部著作从认知科学到经济学,从群体智能到伦理哲学,构建了理解智能体时代的全景知识图谱。作者对AlphaFold的蛋白质预测与Gemini的多模态突破的分析,揭示了AI正从单一能力走向综合智慧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对‘数字员工’和‘智能体经济学’的前瞻探讨,为我们理解从生产力工具到自主经济参与者的演变提供了理论框架。这是一部为未来十年智能变革做准备的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