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中心解决“卡脖子”难题 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宝安湾
06-19 08:10
摘要

龙华新闻记者 金璐

近日,由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创中心”)与江南大学联合承担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项目“膜式氧合器用中空纤维膜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顺利通过项目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定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膜式氧合器用中空纤维膜材料制备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膜材料低损伤经编技术及其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快推广应用。


记者从国创中心获悉,目前我国中空纤维膜仍高度依赖进口,核心膜材被国外垄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升级,重症支持系统临床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对高性能膜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


“膜式氧合器用中空纤维膜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以解决中空纤维氧合膜“卡脖子”难题为核心,聚焦膜式氧合器用中空纤维膜材料及其成套制备技术的系统研发,应用于以ECMO(体外膜肺氧合)为代表的高端重症医疗装备核心部件。项目聚焦于膜式氧合器用中空纤维膜制备的关键核心技术,系统突破了膜丝连续化制备、中空纤维膜织物结构设计、无损编织成形与表面功能改性等多个技术瓶颈,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膜丝制备—织物编织—表面改性”全流程国产化生产体系。


项目的实施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中空纤维膜材料自主量产,有助于提升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供应链安全水平,还将推动纺织、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的跨界协同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


国创中心副总经理万丽雯表示,经过多年积累,国创中心已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双轮驱动的模式架构,在技术创新层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在产业转化层面构建了国创系创新转化生态系统,并于2023年1月牵头项目获得国家首张ECMO医疗器械注册证。接下来国创中心将积极推动“膜式氧合器用中空纤维膜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产业化与临床应用,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实现真正的国产替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