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珊瑚礁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海南,有这样一群人,在为守护这片“海底雨林”默默努力着,为海洋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6月8日,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这群人,了解他们与珊瑚礁生态保护的故事。
2025年5月30日,傍晚的三亚湾正在退潮。在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一处珊瑚修复试验基地海域,形态各异的珊瑚在清澈海水中若隐若现,长势喜人。这是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及其团队深耕多年的“海底雨林”一角。
2025年5月30日,在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一处珊瑚修复试验基地,陈宏(右)与助手将活体珊瑚固定于珊瑚苗圃架上。
2025年5月30日,在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一处珊瑚修复试验基地,陈宏(右)与助手,准备利用无人机将固定好的珊瑚苗圃架“空投”至目标海域。
2025年5月30日,科研人员操控无人机将珊瑚苗圃架“空投”至目标海域。
岸边,陈宏与助手正将活体珊瑚苗固定在特制的苗圃架上。随后,他们用无人机慢慢吊起珊瑚苗圃架,精准“空投”至目标海域。
作为海南最早开展珊瑚种植的先行者之一,年近花甲的陈宏已投身海底“植树造林”三十多年,他的梦想是在海南岛四周海域,打造一片缤纷多姿的“海底雨林”。其间,他无数次深潜海底种植珊瑚,历经种种艰险,却从未放弃。
在海南的蜈支洲岛、分界洲岛等地,潜水员兼职当珊瑚礁环保员,常态化开展海底“护林”工作。图为2017年5月24日,分界洲岛的“海底护林员”潜入海底观察珊瑚的生长情况。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它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稳固海岸线、促进碳循环、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及捍卫海洋权益等方面举足轻重。然而,受气候变化、敌害生物暴发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全球珊瑚礁持续衰退。海南省是我国最主要的珊瑚礁分布区。近年来,海南一直坚持科学开展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2017年5月25日,在海南分界洲岛海域,3名“海底护林员”在对珊瑚生长的环境进行海底垃圾清理及珊瑚断枝移植等工作。
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是高效的“蓝碳”捕获者,不仅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还对全球气候调节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为2017年5月1日,一片经过修复后的珊瑚礁,成为鱼类聚集栖息与繁衍后代的场所,呈现出勃勃生机。
如今,陈宏早已告别了孤身奋战的局面,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环保力量在海南正形成“千军万马”之势,彼此协同发力,共同守护“海底雨林”。
6月3日,在海南大学的实验室里,珊瑚礁生态学专家李秀保的科研团队正潜心研究珊瑚礁生态修复的创新路径。这些年来,该团队成员足迹遍布海南岛四周海域及南沙、西沙等,见证了海南在珊瑚保护与修复方面的快速发展。在海南的蜈支洲岛、分界洲岛等地,潜水员兼职当珊瑚礁环保员,常态化开展海底“护林”工作。这些特殊的“护林员”常年穿梭于斑斓海底,精心守护着海洋生物的家园。
2024年7月4日,陈宏(左)和助手在该基地海域,对指状蔷薇珊瑚群落间的海水进行采样。目前,该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已形成。
受气候变化、敌害生物暴发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全球珊瑚礁持续衰退。图为2024年7月4日,陈宏在一处已经死亡的石珊瑚上移植珊瑚苗,通过人工“种植”珊瑚,让其重焕生机。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代表着珊瑚礁的健康状态。图为2024年7月4日,科研人员通过采集珊瑚礁的伴生物种,来了解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
而随着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应用于珊瑚礁保护修复,科技力量正为这片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注入新活力。海南大学教授、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爱民团队,使用水下机器人深入监测珊瑚健康状况,正计划利用卫星遥感大范围跟踪珊瑚礁面积与健康状况。
2025年6月3日,在海南大学珊瑚礁生态修复创新实验室,科研人员正潜心研究珊瑚白化病。
2025年6月3日,在海南大学珊瑚礁生态修复创新实验室,科研人员在整理白化和健康的珊瑚样本,为后续的体视显微镜观察实验进行前期处理。
大海退潮后,三亚湾近岸海域一大片珊瑚露出水面,长势良好。图为2024年7月4日,科研人员小心翼翼行走在礁体之间,观察珊瑚的生长情况。
多年来,海南坚持生态立省,将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置于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力争把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打造成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而随着人们的海洋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海底“植树造林者”,以智慧与汗水,为我国“蓝色国土”的可持续未来筑牢生态根基。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江晓蚕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38
旅游四川·甘孜九龙|藏在高原的“森林秘境”
#爱读书的深圳人#那些在书店角落里安安静静读书的人,这么多年了竟一直都在。城市行色匆匆,人人奔跑,也会为了阅读停下来,得一份从容自在。
9月5日,作家易中天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上发文,希望网友帮忙寻找两个曾在地铁上读书的男孩。他想请他们看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并参加电影的首映式,而其中一位小男孩就来自深圳。万能的鹏友们,如果你们认识这位2023年3月16日在深圳地铁5号线读《曹操》的小男孩,就快来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的线索吧!提供有效线索的鹏友将获得读特新闻送出的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一份哦! 【本期话题】#帮易中天寻找深圳小孩哥#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关于在深圳地铁读《曹操》的小男孩的线索,核实有效即可获得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一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将通过短信形式收集您的领奖信息,请注意查收。
学生基础,老师就不基础。你有没有遇到印象特别深刻的老师?他可能是自习课时在窗外悄悄探头的“巡逻兵”,可能是理化课上大显身手的“发明家”,可能是地理课上徒手画地图的“写实派画家”…… 即日起至9月8日中午12时,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分享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有趣或难忘的事,就有机会赢取深圳礼盒、美团骑行卡、帆书月卡等好礼! 【本期话题】#我那“不基础”的老师# 【活动礼品】深圳礼盒、美团骑行周卡、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9月8日中午12时 【征集主题】(二选一) ①我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②老师我想对你说 【发布形式】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竖屏拍摄更佳,时长30秒以内。 【参与方式】活动时间内带话题#我那“不基础”的老师# 发布视频动态,经评选后即可获得大奖。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