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姐妹有过这样的困惑,看到内裤上的白带,心里就开始犯嘀咕:
“这颜色是不是不太对?”
“为啥最近有点瘙痒?”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事实上,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晴雨表”,它既能反映生理周期的变化,也可能提示潜在疾病。
今天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如何读懂白带里的健康密码,学会自检,做自己的“健康卫士”!
正常白带长啥样?🤔
正常的白带是由宫颈黏液、阴道黏膜渗出液和子宫内膜分泌物组成的,一般呈透明或者乳白色,质地稀薄或略带黏性,闻起来没啥异味。
白带形状会随着月经周期波动:
●排卵期:白带量会变多,呈蛋清样、可拉丝,这是身体为精子“铺路”;
●月经前后:可能会变得黏稠一些,或者略带点淡黄色;
●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期间:因为激素变化,分泌物量可能会增加。
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不伴随瘙痒、疼痛或者异味,就不用担心啦。
白带异常,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当阴道菌群失衡或发生感染时,分泌物会呈现以下异常状态:
豆腐渣样或凝乳状白带
典型特征:白带呈豆腐渣状、外阴剧烈瘙痒、灼热感。
可能疾病: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感染)。
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滥用抗生素或糖尿病患者。
灰白色稀薄白带,伴有鱼腥味
典型特征:性交后异味加重,外阴轻度瘙痒。
可能疾病:细菌性阴道病(BV)。
因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厌氧菌过度繁殖导致。
黄色或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
典型特征:量多、有臭味,可能伴随尿频、尿痛。
可能疾病:滴虫性阴道炎,多通过性接触传播。
血性分泌物
非经期出现褐色、粉红色或带血丝的白带:可能与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病变或排卵期出血有关。
绝经后异常出血:需警惕子宫内膜癌等疾病,需立即就医。
水样或脓性分泌物
持续流出淘米水样分泌物伴恶臭:可能提示晚期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脓性黄绿色分泌物伴下腹坠痛:需排查淋病奈瑟菌感染或盆腔炎。
三步自检法,轻松掌握白带“小秘密”✨
✅ 看颜色和质地
每天上厕所或者洗澡的时候,瞅一眼内裤上的分泌物。正常是透明或者乳白色,要是出现异常颜色(如黄绿、灰白、带血)或性状(如豆腐渣、泡沫状),就要多留心啦。
✅ 闻气味
正常的白带无味或略带酸味。如果闻到鱼腥味、腐臭味或者腥臭味,那可能是感染在“作妖”。
✅关注伴随症状
记录是否出现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尿频尿急或下腹坠胀,这些症状常与病理性白带共存。
什么情况下要赶紧去医院?🏃♀️
➤ 分泌物颜色、质地或气味持续异常超过3天;
➤ 合并外阴瘙痒、疼痛或出血;
➤性伴侣有生殖道感染症状;
➤自检发现异常且无法自行缓解。
⭐️注意:
切勿自行冲洗阴道或滥用药物,可能破坏菌群平衡,加重病情。
为响应国家妇女儿童健康政策,加强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关注青少年生殖健康,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于2025年5月正式成立妇科-小儿、青少年妇科亚专科,填补小儿青少年女性健康管理空白。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小儿、青少年妇科亚专科
由于小儿青少年女性的生理结构特殊性,从出生到性发育成熟过程中,易发生感染、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但受“女童不会患妇科疾病”的传统思想禁锢,患儿往往延误就医,且目前设立该专科的医院寥寥无几,患儿常常出现就医无门的状况。
为打破小儿青少年女性“无处就医、就医困难”困境,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巫旭珍副主任医师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妇科系统学习,获得国际小儿青少年妇科联盟PAG医师证书,现正式成立小儿、青少年妇科亚专科。该亚专科将整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儿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资源,诊疗范围包括:性早熟/青春期延迟评估、生殖器官畸形筛查、幼女外阴炎、青少年月经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教育咨询、疫苗接种指导、心理行为支持等,我们将为未来母亲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出诊地点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1号楼2楼7号诊室
出诊专家
金平(主任医师):专注妇科良恶性肿瘤及宫腹腔镜技术,结合小儿、青少年生理特点制定小儿、青少年内分泌疾病诊疗流程及优化手术方案。
巫旭珍(副主任医师):赴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系统学习PAG诊疗,专攻小儿青少年妇科相关疾病诊治及管理。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