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什么样的村让城里人看了都羡慕?
南方 +
2020-09-25 17:11

金秋时节,江苏常熟的蒋巷村已是一幅丰收的田园图景:村道两侧,整齐高大的行道树依旧绿意盎然,绵延的千亩稻田硕果累累,静待收割。

很难想象眼前的蒋巷曾经落后、贫穷、荒芜,村里人曾住的是泥土墙、茅草房,人均年收入不到70元,但血吸虫病发病率却高达70%。

如今,村域仅有3平方公里的蒋巷家家住别墅,人人有工作,幼有所教、老有所乐,村经济总量持续多年保持在10亿元以上,去年人均收入达6.25万元,走出了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精神传家”的强村富民之路。

从吃返销粮到售粮“状元”

蒋巷村里有一座江南民俗馆,里面陈列着江南农村的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形象地展现农民千百年来对于幸福、富裕、和谐的追求向往。

农业被蒋巷人视作立村之基,来之不易的千亩良田更是他们珍视的“传家宝”。

从平坟墩、倒杂树、挖深沟,到挑土填河、平整土地、挖深沟筑田岸,20多年间,蒋巷村人依靠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肩挑背扛,完成土石方50多万,最终将1700亩低洼地填高了1米多,变为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旱涝保收吨粮田。

从吃返销粮,到一跃成为苏州市3000多个行政村中的售粮“状元”,千亩良田成为追寻小康之路的起跑线。到去年,蒋巷村农业增加值达到2000多万元,较十年前增加233%。

如今,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每天早上9点前还要到田头去转转。“不施化肥、不喷农药,1200亩蒋巷大米水稻田全部有机种植。”指着眼前待收的稻子,常德盛自豪地说。

乘着开办乡镇企业的东风,蒋巷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从办轻质建材厂到成立常盛集团,经过数十年摸索,这家村集体企业已成为国家级企业集团和省内最大的钢结构件生产基地。

发展工业,蒋巷村始终绷着生态保护这根弦。开办苏州第一家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第一座秸秆气化站和空气质量监测站,用德国技术打造生态湿地科技花园……绿色发展理念为蒋巷村留住了绿水青山。

通过规划创建生态种养园,投资建造蒋巷宾馆、江南农家民俗馆、青少年科普馆等游乐项目,蒋巷村先后打造“乡村观光采摘游”、“农耕文化体验游”、中小学生实践游等旅游项目,不断壮大乡村旅游产业,每年吸引游客达20多万人次。去年村旅游年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

村中老人免费住老年公寓

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旅游示范点……在蒋巷村史馆门前,一面墙上挂满牌匾,足足有几十块,记录了蒋巷村人迈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每一个足迹。

“城里人到蒋巷看了以后要羡慕,农民住在家里要舒服,外国人看了也要信服。”这是常德盛的目标,也是他心中理想的蒋巷生活。

“觉得这里环境特别优美,整个配套基础设施都非常好。”慕名前来的游客王毅如是说。

上世纪90年代,蒋巷村统一规划建起192栋农民别墅,每幢建筑面积220多平方米,造价近30万元,但只向村民收取12.8万元。

居住区里,农民剧场、商贸街、文体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家里的电话、宽带、太阳能热水器、天然气灶等都由村里提供。

在蒋巷,人人有事做,户户有盈余,生活有保障。去年蒋巷村人均收入6.25万元,超过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当地建立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大保险全覆盖,村里老人每月可以领取600至2300元不等的养老金,还享受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从2004年起,村里建起158套老年公寓,按三星级标准配套用具,免费给老年人使用。今年,新建成的蒋巷护理院也已投入运营,向全社会开放,村中老年人入住,村里给每人补贴1万元。

对于村民创业就业,蒋巷村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宜工可到集团企业工作,宜农能向种田能手转型,宜商可经营,宜副可养殖。岗位多样,因人而异,也把更多年轻人留在“家门口”就业。

村民孙启华原来两手空空,常德盛鼓励他开展生猪养殖并为他担保贷款。现在,孙启华每年养猪3500头,净收入100多万元,成为村里有名的养猪大户。

编辑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