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5月24日下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霞走进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三楼的深圳书房,为读者带来主题为“深圳城市文学的想象”的讲座,阐释深圳如何在文学场域构建独特的精神境像。李瑄、陈卫华、秀实、李国坚、李银辉、欧凤香、芒果、万迎元等作家、文学爱好者参加活动。
“每一座城市都是不同的,一座城市就是一种存在状态、一种心情、一种味道。”活动开始,刘洪霞列举了中外书写城市的名著。她举例称,海明威为巴黎写下《流动的盛宴》,他说:“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不论去往何处,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布罗茨基为圣彼得堡写下《一座改名城市的指南》,他不无忧伤地写道:“这座城市的建筑透视图的几何学,最适合永远找不到要找的事物。”在国内,上海先后有张爱玲《封锁》、王安忆《长恨歌》、金宇澄《繁华》这种一脉相传的海派书写,南京有葛亮的《朱雀》,沈阳有双雪涛《平原的摩西》等地域性很强的作品。
具体到深圳,从1980年到2022年的四十多年间,一种新的都市文化又在崛起,而崛起的逻辑仍然是现代性的逻辑,深圳新都市文化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刘洪霞认为,深圳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崛起是新的现代性的崛起,深圳这座城市不可避免地被裹挟进入现代性的必然之中。深圳作为新文明崛起的一个“个案”,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邓一光《离市民中心两百米》、吴君《关外》《皇后大道》、蔡东《我想要的一天》等深圳作家的作品记录或揭示了深圳精神状况的某些方面。例如,《关外》与《皇后大道》这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制造了二元对立的空间场景,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价值标准对照的二元结构模式,这种模式成为作家心中的一个稳定结构。深圳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铁板一块的空间。完整的空间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化都市,但是她却被区分成了各种层次的小空间,这些小空间既交叉,又独立。
深圳是极其富有科幻感和未来感的城市,根据《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深圳在“中国最科幻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成都与北京。王诺诺的《地球无应答》为深圳开了两个科幻脑洞:一个是在赛博朋克的未来,人是科技的主人,还是科技的附庸;一个是深圳突然降温到零下五十摄氏度,深圳人如何活下来?刘洋的《火星孤儿》第一次把凝聚物理学的知识引进科幻文学,通过科幻传递出来新人文思想正在建构新的城市想象力。
整场讲座下来,刘洪霞系统梳理了深圳文学的发展脉络——从改革开放初期充满烟火气息的打工文学、工厂叙事,到新世纪以来蓬勃兴起的都市情感、科技科幻与跨界写作,揭示不同时代的作家如何以敏锐笔触捕捉城市肌理中涌动的梦想碎片。同时深入剖析了深圳文学如何通过超现实隐喻、空间叙事实验等创新手法,突破地理边界与现实框架,在虚拟与真实的交织中搭建起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学星座,展现其作为“移民城市”“创新之城”的文化密码与精神图腾,带领听众开启一场关于城市灵魂的文学想象之旅。
活动结束时,深圳书房主理人费新乾向与会嘉宾、读者介绍了深圳书房。深圳书房作为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的特色馆,以文学连接情感,以文化凝聚认同,以交流聚合力量,呈现、创造多彩的文学世界。为此,深圳书房将开展文学讲座、新书发布会、分享会与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深圳市南山区作家协会、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主办,深圳书房、百年文化承办。
(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