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5月24日,时值《深圳特区报》生日之际,记者获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原副院长冯少协的油画作品《深圳经济特区》近日刚刚收获深圳美术馆收藏证书。这一重大现实社会题材油画作品,立体描摹深圳傍晚的璀璨夜景,以全景式、宽银幕的构图,宏观展现这一经济特区建设45年以来“最闪亮的成果”。
《深圳经济特区》是为庆祝中国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而创作的系列巨幅油画之一。善于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冯少协,为此创作有《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系列油画作品,皆尺寸巨大、场面宏阔。他透露,“其中《深圳经济特区》创作周期为2个月,耗时最长。”长4米、高2.5米的《深圳经济特区》更注重着墨于“绚丽”和“蓬勃”,也隐喻着深圳从边陲小镇到世界城市的惊人蜕变历程。
《深圳经济特区》的画面以俯瞰视角展开。观画的人仿若置身于深圳的梧桐山顶,眺望着“光的海洋”,将深圳的荣耀与活力尽收眼底。在技法上,冯少协运用细腻的写实笔触刻画建筑细节,同时通过大色块的冷暖对比增强画面张力——暖金色的灯光与深蓝夜空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既凸显城市的繁华,又营造夜晚的静谧。背景中的山峦与天际线以虚化处理,与前景的建筑形成虚实对比,强化空间纵深感。
该作品选取深圳的标志性元素进行艺术化处理: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中,地王大厦、平安金融中心等超高层建筑以挺拔姿态矗立,其玻璃幕墙折射出城市的流光溢彩,暗合“深圳速度”的传奇。深南大道作为城市中轴线,在画面中延伸向远方,道路上车流如织,两侧绿化带与霓虹灯光相互映衬,展现出深圳作为国际化都市的现代气息。画面右下角的蛇口工业区以简约笔触勾勒,呼应深圳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之历史起点,将“拓荒牛”精神融入整体构图。
《深圳经济特区》于2020年完成后,作为“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的重要展品,与《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共同构成三联画,在广东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等地展出,引发观众对改革开放成就的集体共鸣。有评论家认为,冯少协通过对城市夜景的诗意化处理,既保留现实主义的叙事性,又赋予画面强烈的象征意味,堪称“用油画语言书写的特区史诗”。
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挥洒于画纸之上,45年来的砥砺前行印刻在笔墨之间——恰似站在时代峰峦,感受经济特区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气,看到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美好前景和的坚实步伐。这些画作汇成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图景,为进一步探讨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美术发展进程提供重要样本。在冯少协看来,这也是作为新时代艺术家的一种担当和使命。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李斌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