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内流光溢彩,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拉开帷幕。本届文博会吸引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6280家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尤为瞩目的是,文博会连续第十六次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第十二次实现广东省21个地市全部亮相。这场跨越地域、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盛宴,以千城千面的姿态,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
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文博会的展馆中,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亮眼的底色,耳熟能详或者不为人知的各地展品,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全新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甘肃展馆,敦煌研究院带来的“寻境敦煌”VR体验项目前排起队伍。记者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带上VR眼镜,走进鲜为人知的敦煌特窟——第285窟。记者眼前的洞窟栩栩如生,讲解也伴随视线所到之处娓娓道来。据介绍,第285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有明确建窟纪年的石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也是敦煌早期洞窟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石窟,在洞窟形制、壁画内容等方面融汇中西方多元的艺术风格。可惜出于保护的需要,该窟并不能作为常规洞窟供游客参观。“寻境敦煌”VR体验项目综合应用三维建模技术、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VR 虚拟现实场景等前沿游戏技术,1:1 高精度立体还原第 285 洞窟,让普通观众欣赏这一艺术瑰宝成为可能。
新疆馆以“新疆是个好地方”为主题,参展规模及展馆面积均创历届新高。展馆中的数字文物空间,生动展示了北庭故城、雅尔湖石窟、龟兹古墓遗址博物馆等文物+数字虚实融合的场景,吸引了许多参观者打卡、拍照。据了解,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北庭高昌回鹘佛寺进行了第一次考古。2014年它作为国家重点遗址北庭故城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字影像、特效等技术,将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动态画面带到大家眼前的影幕上,再配合音响、灯光等,从各个方面包围观众,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特色产业彰显城市魅力
文博会的另一重魅力,在于其成为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试验场,各个城市带来自己的特色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模式亮相文博会,让观众可从一馆窥九州。
冰雪,是黑龙江极具特色的产业资源。在黑龙江展馆入口处,哈尔滨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与网红大雪人组成“迎宾天团”,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合影。在创意冰雪展区,亚冬会奖牌原型上镶嵌的逊克玛瑙,在冰晶包裹中折射出璀璨光芒,见证着“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创新实践。“花开冰城”滑雪板紫丁香渐变色的板面,将冰雪运动的活力与城市浪漫完美融合,这种将城市IP植入运动装备的设计,精准捕捉了年轻消费群体对个性化与文化内涵的双重需求,引得不少客商连声赞叹。
一壶浓茶、一碟瓜子,名流茶馆相声实景演出瞬间带观众穿越到了老天津。在天津展馆,18个独立展柜浓缩了独具特色的天津非遗,鲜活地展现出孕育于街角巷尾的津派风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丰富、笔法细腻、色彩饱满、寓意吉祥,“勾、刻、印、绘”四道传统工艺独具魅力;泥人张彩塑刻画出的人物性格、体态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用色敷彩、匠心独特;华昌景泰蓝推陈出新,将景泰蓝和宫廷花丝镶嵌相结合,富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
正如本届文博会主题所言,“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盛宴,不仅展现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也让人们看到地域文明的五彩斑斓。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