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苑伟斌 通讯员 陈晓桦
5月19日,记者获悉,国际植物学期刊《Phytotaxa》发表了“中国广西石灰岩上的独特蕨类新物种——白垩柳叶耳蕨”相关内容,文章第一作者为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和广东药科大学联合培养2025届硕士研究生陈晓桦,广东药科大学郑希龙教授和兰科中心顾钰峰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
据了解,2023年,深圳兰科中心和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在广西百色市那坡县植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一群生长在潮湿石壁上的蕨类植物,经鉴定该植物属于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耳蕨属(Polystichum),但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并未能确认具体物种。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叶绿体基因组组装,并利用叶绿体基因进行了耳蕨属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植物属于柳叶耳蕨组(P.sect.Cyrtogonellum)。
相关研究人员表示,耳蕨属是鳞毛蕨科中物种最丰富的属之一,包含约500种植物。该属植物通常被鳞片覆盖、羽片基部通常耳形。耳蕨属物种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但其多样性最高的地区是东亚,特别是中国西南部和邻近地区。耳蕨属物种种类繁多,个别植物形态差异过小,仅根据其形态差别仍不能将某些近缘种区分清楚,因此分子生物学成为了该属植物分类的一更有效的工具。
经过对其孢子纹饰、叶脉、鳞片形状等特征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其与已知的柳叶耳蕨组植物存在显著差异,与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结果保持一致,证实该物种的独立地位。因此,该物种被确认为一个新物种,并被命名为白垩柳叶耳蕨(Polystichum cretaceum Xiaohua Chen & Y.F.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