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城市首家“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落地福田

读创深圳 张钧政
05-15 17:2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钧政

5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广东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式启动,这是全国经济特区城市首个,也是广东省第三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当日,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立法调研座谈会在这里举行,更多的基层民意、深圳实践和湾区声音由此搭上“直通车”,直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是深圳民主法治建设中的标志性事件,体现了全国人大和省人大对深圳的关注和支持。”不少人大代表和法律界人士表示,在福田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服务国家立法决策有独特优势。首先,深圳拥有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较大的城市立法权,是国内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之一,有丰富的征集基层立法意见建议的经验和较为完善的机制。同时,福田不仅有发达的金融、高科技等产业,更是深圳法律服务业的集聚区,拥有全市40%的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约1.5万人,约占全市60%,为做好“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老百姓,一头连着立法机关,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在多年的实践中,福田区人大常委会组建了立法联系点议事会成员、立法联络单位、涉外领域立法信息员、立法征询专家库等多支精干队伍,创立“立法征询十步工作法”,实行基层立法联系点与行业产业联系点等平台融合共建,形成基层立法工作的综合矩阵。“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获批后,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出台关于支持和推动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十个方面指导并支持福田区进一步深化“开门立法”工作机制,拓宽立法征询网络,更好发挥好国家立法“直通车”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刚刚获批“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就收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来的首项立法征询任务,组织开展对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的意见征集。为做好这项工作,福田区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和人才等优势,开展了10多场专题征询活动,广泛征集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经过梳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反馈立法意见建议346条。经过比对,有15条意见建议被民营经济促进法采纳。

与此同时,向国家立法机关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前沿法治需求也是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肩负的一项重任。设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河套福保立法联系点,就是“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支持单位之一,已建立多支立法征询队伍,涵盖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领域,围绕粤港澳合作、深港协同发展和科技创新等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将河套发展、深港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向全国人大反映,争取国家立法支持,深耕细作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接下来,福田将建立健全立足辖区、覆盖深圳、辐射湾区的立法征询网络,完善立法联系点意见采纳反馈和激励工作机制,拓展基层群众参与人大立法的广度和深度,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圳故事,擦亮“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金字招牌。

(作者:张钧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