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整体营收增速6.4%,深圳上市公司何以全国折桂

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05-14 20: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前不久,江苏仪征传出一声响亮的汽笛声,比亚迪以“深圳”命名的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下线,装载更多“深圳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将远销海外。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深圳上市公司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强劲蓬勃的发展活力。

记者5月14日从深圳证监局获悉,深圳423家A股上市公司在4月底均披露了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整体营收收入增速达到6.4%,成为全国主要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城市,显示出深圳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引领能力不断提升,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随着矽电股份和首航新能今年登陆创业板,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23家,全国占比7.8%,总资产超过40万亿元、净资产近6万亿元,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三。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竞争形势,深圳上市公司保持逆势增长势头。2024年度,深圳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6.88万亿元,同比增长6.4%,为主要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城市;共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4804.7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净资产收益率达8.1%,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二。

营业收入增长速度领跑全国,这背后离不开深圳强大的制造业基础。2024年,深圳28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净利润1586.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9%、11.4%,成为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

行业龙头稳健发展,成为拉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强劲引擎。深圳总市值超过五百亿元的头部上市公司共22家,市值规模合计4.94万亿元,分别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5.2%和57.9%。其中,比亚迪、中国平安、工业富联、深南电路等上市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优势行业增长势头强劲

光学光电子行业的深企奥比中光在2024年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增长约56.79%。在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的势头下,这家企业在中国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领域占据了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

“视觉感知大模型是具身智能机器人重要的技术发展路径。我们构建了覆盖深度相机、激光雷达等全技术路线3D视觉传感器体系,并同步推出了丰富且全面的机器人视觉感知产品矩阵。”奥比中光机器人业务负责人说。

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增长能力,深圳的电子与汽车两大优势行业均呈现两成以上的快速增长势头。2024年,深圳110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298.68亿元、净利润602.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22.1%,其中收入增长对深圳整体贡献率达60.3%。9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149.73亿元、净利润419.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1%、26.2%。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表示,在深圳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据相当比重,电子、通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受到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所催生的市场需求拉动,展现出快速增长势头。

大手笔研发发展新质生产力

企业是创新活动主角,6个“90%”是深圳的创新密码,而深圳上市公司是各个细分行业“优等生”,在研发新兴技术上自然毫不吝啬。

2024年,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967.13亿元,仅次于北京2736.44亿元,且同比增长10.8%。其中,比亚迪的研发支出超540亿元,位居全国上市公司首位;中兴通讯的研发支出超250亿元;22家公司的研发支出在10亿元以上。

从平均研发强度看,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的这一指标达到了4.4%;16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强度达7.0%,促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0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37家超过20%。

今年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经营效益开局良好,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分别超1.52万亿元和1300亿元,265家实现营收增长,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62.6%。“深圳不仅有华为、比亚迪等链主企业对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发展形成强力支撑,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也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深圳上市公司要用好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功能进行产业整合,持续扩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与产品创新,最终建立起高水平的竞争力。”余凌曲说。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