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下辖6个街道,31个社区,管理人口115万人,其中,约有10%的人口居住在物业小区,90%以上就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成为光明垃圾分类实施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截止目前,光明区垃圾分类覆盖60个物业小区、114个城中村、102个机关事业单位、120所学校、115处(公园广场及市政道路等)公共场所,总共设置了超过1000组集中分类投放点。光明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1%。
光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佩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相关末端处理设施项目的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光明区有望在明年实现全区生活垃圾的自产自清、全量处理。
集中投档点
试点示范 全链条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
8月1日,光明区在马田街道明景园小区、公明街道宏汇阁小区试点实行小区两个时段“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每天早晚7:00-9:00两个时段投放垃圾,其余时段禁止投放任何垃圾。
在试点实施前,光明区城管局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通过入户宣传、悬挂横幅、电话入户、业主微信群,在楼道出入口张贴公告,设置倒计时牌等多种方式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信息,营造氛围。从实施定时定点投放开始,近一个月人均厨余垃圾上升至0.2公斤/日,比市局要求的人均0.1公斤/日增长了一倍,可回收物数量也明显增加,实施定时定点投放后,两个物业小区其他垃圾量平均下降10%,小区分类成效显著,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以上。居民有序投放,投放点干净整洁,为全区推广积累的经验。
在城中村,光明选择了薯田社区做示范社区典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薯田埔社区4.8平方公里,辖区范围包括2个城中村,正龙新村和薯田埔村,社区住户共2.45万户,人口4.71万人。区城管局撤并原巷道的100个零散无序的垃圾桶点,科学规划18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今年7月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社区9类场所分类设施全覆盖、撤并桶全覆盖、督导全覆盖、分类收运全覆盖、分类处理全覆盖,并完成辖区督导员、网格员、商户、楼栋长、环卫工人、党员、义工、居民垃圾分类专题培训等,形成社区主导、创建宣导、撤桶引导、投放督导、巡检教导、收运疏导、执法训导“1+6”垃圾分类工作模式。目前,薯田埔社区家庭厨余垃圾分类量约3.5吨/日,大厨余分类量约12吨/日,分流分类量约18吨/日,其他垃圾处理量由原来35吨/日下降至29.5吨/日(同步下降约1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以上。据悉,光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制度约束、习惯养成、系统推进、循序渐进原则。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点带面,全区域抓实前端分类,全方位完善中端收运,全类别补齐厨余处理短板,全链条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
为了调动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的积极性,去年底,光明区还率先出台《光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实施细则(试行)》,对分类成效显著的单位、住宅区、家庭和个人实施奖励。2020年安排118万元资金用于激励,名额为生活垃圾分类好家庭240个、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50个、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小区5个,奖励标准分别为家庭2000元/个,个人1000元/人,绿色小区10万元/1000 户。今年11月底前经初审和复审,将评选出首批分类成效显著的单位、住宅区、家庭和个人并进行奖励。目前各街道各单位都在做好日常材料收集。
集中投放点
全方位完善中端收运 全类别补齐厨余处理短板
目前撤并桶、分类设施全覆盖、督导全覆盖都落实了。中端收运九大收运体系基本建成。末端处理方面,目前的处理设施在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处理还是有短板,但是这个短板很快也会补起来,餐厨垃圾的1000吨处理设施今年开工,其他垃圾2250吨的处理设施,已经开始选址,很快进入施工程序,陈佩群表示。
光明作为后发区域,在部分城市公共配套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比如中端收运处理环节,从2013年底,光明开始餐厨垃圾收运处理。2016年开展年花年桔、玻金塑纸收运处理。2017年进行了废旧家具、绿化垃圾、果蔬垃圾收运处理,九大分流分类回收处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废旧家具由招标的专业公司专车收运到基地后通过人工拆解,木材、铁、海绵、织物等进行资源化利用。绿化垃圾由专车收运回来破碎后进行资源化利用(电厂燃烧发电)。果蔬垃圾经专车收运后,进行压榨堆肥利用。
为解决厨余垃圾处理问题,2019年光明开始试点小型化设施,在马田街道内衣基地,依托原有垃圾中转站,建设了光明第一台日处理规模2吨/日小型化处理设施,就地处理周边厨余垃圾。处理工艺:好氧堆肥,处理后的沼渣,作为园林绿化肥料使用或给周边居民种菜,实现100%资源化利用。
目前全区6个街道共有7台家庭厨余垃圾小型化设施,处理能力达34吨/日。另外,正在规划建设5台共28吨处理能力的小型化处理设施,其中1台10吨设施预计10月底前完成。年底前全区可实现家庭厨余垃圾总处理能力达60吨/日以上,缓解光明家庭厨余垃圾分类处理的部分压力。
此外,光明区还大力推进光明环境园(处理餐厨垃圾1000吨/日)和能源生态园(处理生活垃圾2250吨/日)两大园区建设,彻底解决光明垃圾末端处理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光明区城管局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实施全程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定期对设施设备、督导引导、收运和处理及垃圾去向等情况进行巡查,实施前端分类、督导、收运、处理等环节的日常监管。
光明区城管局相关人员介绍,线上+线下监管相结合,有效防止了垃圾混运、非法外运、督导员出工不出力等问题发生,实现对垃圾分类全链条的快速、有效监管,进而提高垃圾分类精准化管理水平和垃圾收运处理效率,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全程可控。
(来源:南方+)
编辑 姚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