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在接机现场,赵心童收下晶报的特别礼物

05-09 05:28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看着自己身披国旗、在克鲁斯堡举起象征斯诺克最高荣誉的世锦赛冠军奖杯的版面,赵心童连声向晶报记者道谢

“欢迎回家!”5月8日下午,由深圳走出的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赵心童从伦敦凯旋,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亲友、球迷和媒体共同迎接,现场气氛热烈,欢呼声和闪光灯不断。赵心童第一时间为粉丝签名,并表示:“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热爱,我回家了,这里是我永远的家!”

在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上,赵心童连克劲敌最终夺冠,成为中国首位、也是亚洲首位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创造了斯诺克运动的历史。1997年4月在深圳出生的赵心童,在深圳的成长过程中与斯诺克运动结缘,并在展现出卓越的天赋后,开启了职业斯诺克之旅。站上世界之巅,赵心童实现了一代代中国斯诺克人共同的梦想,他也成为了深圳体育新的骄傲。

凯旋,火热的接机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赵心童夺冠的晶报报纸版面(5月7日晶报封面),被装进精美的画框。这是晶报记者在接机现场送给赵心童的礼物。看着自己身披国旗、在克鲁斯堡举起象征斯诺克最高荣誉的世锦赛冠军奖杯的版面,赵心童连声向晶报记者道谢。在贵宾室,他手持晶报版面与晶报记者合影留念。这是中国斯诺克的骄傲与晶报的又一次美丽的相遇。整整二十年前,18岁的丁俊晖在拿下中国公开赛冠军后,也曾在深圳接受过晶报的独家专访。

球迷杨先生早早来到机场等待。他表示,赵心童这次获得世锦赛冠军,对热爱斯诺克的中国球迷来说是一种荣耀。虽然时隔几天,但每每想起,都还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从珠海横琴赶来接机的唐小姐是赵心童经纪公司团队中的一员,她在赵心童最初踏入斯诺克职业赛场起就关注他,一路看着他的成长,“他这次世锦赛表现很稳定,心态很好,就算在最后夺冠的时刻,他也还是很冷静。”她这次和很多同事共同来机场接机,欢迎赵心童回家,“希望他继续努力加油,我们会一直支持他!”

现场前来接机的还有深圳市台球协会特约教练梅希文,他与赵心童在后者七八岁的时候就相识了,二人还曾共同在英国同一家俱乐部训练。在他看来,赵心童从小打球就属于出杆比较快、击球很准的类型,球感非常好,很有天赋。这些年通过比赛和训练不断磨练自己,愈发成熟了,此次夺冠是他绝对实力的体现。相信他创造历史的壮举,将推动更多青少年喜爱和参与斯诺克这项运动。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深圳,是赵心童梦开始的地方。赵心童在深圳土生土长,曾先后就读于松岗第一小学(原松岗中心小学)和松岗中学,父母均为医务工作者。七八岁时,赵心童就在父亲的带领下首次接触斯诺克,从此与这项运动结下不解之缘,并很快展露出天赋。父母一直支持他打球,更是把家里的房间改造成了球房,让赵心童能够随时练球。赵心童曾表示:“我小时候的目标就是成为丁俊晖那样的选手。丁俊晖在2005年拿到中国公开赛冠军,那天晚上是我(8岁)生日,当时就一直想象以后我要是走到冠军领奖台上,会是什么感觉。”

2009年,在父母的支持下,12岁的赵心童决定休学,专攻台球并拜师伍文忠。在被问到为什么会支持儿子从事斯诺克运动时,赵心童的母亲表示:“当时我问他读完大学回来选什么职业,他说‘打球’,很坚定地就说‘打球’。我就想,以后读完大学打球,不如现在就给你打了。儿子有兴趣做什么,我就给他做什么。”

在走上斯诺克职业道路之后,赵心童很快崭露头角。2010年13岁时,他在中青赛青年组斩获亚军,并在深圳公开赛上夺冠,单杆最高分达到140分。

2016年,赵心童通过世界业余锦标赛递补晋级职业赛场,正式开启了职业斯诺克之旅。2021年末,24岁的赵心童摘得英锦赛桂冠,达到生涯第一个高峰。世锦赛、英锦赛、大师赛并称“三大赛”,是斯诺克世界最重要的荣誉。赵心童成为历史上首位“90后”“三大赛”冠军,这让他声名鹊起。他被视为继丁俊晖之后,中国斯诺克又一位领军人物。“台球皇帝”亨得利曾称赞道:“赵心童打球太酷了,他真的很有天赋,在球台边轻松自如,出杆时间大约是17秒,能够很自然地进入击球状态。”

本届世锦赛之前,赵心童其实并未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我只是想打进克鲁斯堡,进入世锦赛正赛,我就挺满意了,然后想着下个赛季再好好去加油。”

而机会总会突如其来地降临。经过4轮资格赛考验突围后,他在正赛中连胜5场,以持续稳定的发挥连克多位劲敌,其中包括7届世锦赛冠军、与他亦师亦友的“火箭”奥沙利文。最终,赵心童神奇般在决赛中击败三届世锦赛冠军威廉姆斯,以黑马之姿一举夺冠,在证明自己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堪称“逆袭之旅”。

世锦赛夺冠后,赵心童在微博上发了四个字:“坚持初心”。赵心童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这句话:“当我很小的时候就喜爱上了这项运动,一直把它当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业去做,一直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然后再到现在拿到冠军,我很感谢当初的自己,就是这个感觉。”如今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这个深圳男孩用他的传奇故事,再一次定义了体育精神——真正的强者,永远能在跌倒后重新站起,重新攀登巅峰。

记者:余梓宏

编辑:阎建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