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迈入2000亿时代 深企全链服务赋能硬件创新提速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04-30 17:1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在深圳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汇聚全球200余家顶尖机器人企业及3.5万名专业观众,集中展示了产业链上下游创新成果。作为电子与机械制造领域的代表企业,深圳企业嘉立创携一站式产业解决方案亮相,其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表面贴装技术、3D打印及计算机数字化控制加工等全链条服务能力引发行业关注。

开幕式上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增速超过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均水平。这一突破性增长背后,是硬件创新效率的持续提升,亦是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的势能释放。

记者在展会现场观察到,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工业具身智能设备等尖端产品同台竞技,海外企业eBots更在此完成全球首秀,产研协同创新氛围浓厚。在嘉立创展台,"上午设计、下午打样"的制造模式引发热议。

"传统需数月的验证周期,现最快可压缩至一到两周。"参展工程师表示,这种即时响应能力正成为硬件创新的关键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嘉立创多层板销售收入同比激增40.87%,其自主研发的32层超高层印制电路板工艺、0.0762毫米极限线宽、0.15毫米最小孔径等技术,已应用于机器人高密度互联、高频信号传输等场景。

在展会现场举办的嘉立创第十期技术沙龙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吴新宇博士分享了第三代自平衡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突破。该产品刚度提升2.6倍,关节扭矩增加4.08倍,可承载110公斤穿戴者自由活动。"高多层印制电路板模块优化了信号完整性,为人机协同控制提供稳定基础。"吴新宇指出,团队通过数十次硬件迭代,攻克运动意图识别等关键技术,其成果已应用于运动功能重建领域。

“另一款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可为偏瘫病人提供髋关节辅助助力,里面有4块印刷电路板组装是由嘉立创制造。”创新的模块化硬件电路设计方案,通过将算法植入主控板、电机控制板等模块,整体能够实现采集控制频率高达1千赫兹,保证了表面肌电、‌惯性测量单元、足底压力等多模信息采集的同步性和可靠性。

目前,吴新宇和他的团队正在加速推进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海洋作业以及多种复杂环境细分场景的应用。他介绍道:“这款柔性外骨骼已辅助多位80岁肌肉无力的老人,重建日常生活所需的行走能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叶志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