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今晚《咏春》的演出门票吗?”
“没有了。”
当地时间4月25日中午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在莫斯科大剧院票房采访时
见到了这样一幕
莫斯科大剧院剧场入口处展出舞剧《咏春》的演出海报
当晚7点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
将登陆莫斯科大剧院舞台
引发了购票热潮
俄罗斯政商界名流
文艺界大咖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官员
留学生
莫斯科普通市民
访俄游客等纷至沓来
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共赴《咏春》莫斯科之约
当晚的演出
既是深圳原创舞剧《咏春》
蛇年海外演出的首秀
也是其在俄罗斯的
首场演出,意义非凡
莫斯科大剧院外景
销售火爆!
首场演出门票“真的没有了”
“没票了。”
“真的没有了。”
“一张都没有了。”
25日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
俄罗斯首场演出前
门票几乎销售一空
没有买到票的观众懊恼不已
当地时间下午5点,深圳特区报记者查询剧院售票系统,发现《咏春》首演门票已经全部告罄。
莫斯科大学经济学专业留学生孙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天,我在莫斯科大剧院的官网上看还有票,但也都只是10000卢布价位的票了。当时犹豫了一下,现在竟然连10000卢布价位的票也没有了。”
记者查询莫斯科大剧院官网发现,不仅是4月25日首演的门票,4月26日在剧院的第二场(午场)、第三场(晚场)的门票也所剩无几。尤其是第三场,门票仅余几张。
“观众席侧区,一些视野受限的座席,也没有开放销售。”深圳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范崴说,“每场演出约有1600个座席开放。随着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俄罗斯的关注度节节攀升,门票很快就销售一空。”
据悉,本次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赴俄演出,受到了俄罗斯媒体的高度关注。从4月上旬开始,包括俄罗斯塔斯社(TASS)、国际文传电讯社、圣彼得通讯社、伏尔加格勒邮报在内的多家俄罗斯媒体纷纷聚焦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以图文、音视频等形式进行报道,为该剧在俄罗斯的演出“暖场”“预热”。与此同时,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的海报出现在包括列宁格勒大街、三环路、特维尔大街等在内的多处户外大屏之上,演出气氛拉满。俄媒与户外大屏齐齐发力,一时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莫斯科成为“热词”。来自青春之城、梦想之城、未来之城深圳的“文化名片”风靡莫斯科。
25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俄罗斯演出首场,俄罗斯媒体再度聚焦。当日中午,“莫斯科-24”电视台、俄新社、《共青团真理报》、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控股集团、《消息报》、《特写》杂志、《七天》杂志等众多俄媒以及独立博主维亚切斯拉夫·沙德龙诺夫等早早来到莫斯科大剧院进行演出前探班。俄媒十分关心《咏春》创作背后的故事,记者们踊跃提问。他们不仅关注《咏春》的故事背景,也关注演员们如何做到“舞武融合”。“俄罗斯媒体提的问题非常专业,说明他们做了功课。”饰演“叶师傅”的演员常宏基说。
俄媒聚焦!
《咏春》的来到“恰逢其时”
访谈结束后,俄媒还走进剧院,拍摄了正在彩排的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片段。尽管已经通过互联网观看了多个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宣传片和片段,当俄罗斯记者们亲自走进剧场观看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时,仍然大为震撼。俄罗斯文化电视台的摄像师列维廷·奥列格对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中电影摄制组这条故事线印象深刻。他分享说:“舞剧具有电影感,演员们都很专业,表演精湛。”采访中,列维廷·奥列格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为中国舞剧艺术的发展、为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点赞。
“我观察到这些舞剧演员普遍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尤其是作为艺术家的他们,展现了极高的自律性、文化素养和彬彬有礼的风度。他们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位演员都像是精心挑选,彼此之间和谐相配。”
《大亚洲》电视台记者雅娜·布罗德涅夫斯卡娅情绪激动地说:“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的来到恰逢其时,正如在中俄文化年框架下所举办的其他活动一样。”她还称赞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艺术水准“令人惊叹”,“表演行云流水,制作精良,有如一部高效运转的机器,严丝合缝,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探班时间有限
俄媒的记者们纷纷表示
“看不够”“拍不够”
经协调
他们还来到后台服装间
拍摄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
双非遗之一——香云纱
叶卡捷琳娜·布托娃是莫斯科大学大三的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学习汉语的她同时也是莫斯科大剧院的学生志愿者。25日晚,前来剧院从事志愿服务的她参与协助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团队与剧院、俄媒沟通。她表示,看到如此高质量的演出令她十分震撼,觉得自己十分幸运,能够为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剧组服务。
“我想感谢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为俄罗斯观众带来了这么好的表演。”
让我们一起期待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