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出借医保卡只是“人情帮忙”,其实可能是“刑事犯罪”!很多人觉得,把自己的医保卡借给亲戚朋友看病,是小事一桩,最多被罚款或停卡,根本不会想到——这其实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本期《律师大V说》,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何阳律师从真实案例出发,为大家分析出借医保卡构罪的关键要素是什么,以及如何避免陷入雷区。
案例:一张医保卡,牵出多人诈骗案
2023年,广州黄女士将自己的医保卡借给远房亲戚“看个小感冒”。没想到,对方用医保卡长期购买处方药倒卖牟利,被医保局稽查发现。
进一步追查中,黄女士被认定明知对方非本人却出借医保卡使用,参与虚假医疗行为,最终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罪立案侦查。
她的说法是:“我就是出于人情帮个忙,怎么就成诈骗了?”
医保卡出借可能触犯哪类刑事罪?
一、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
医保卡出借行为一旦用于骗取医保基金,就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的一环,构成共犯。
关键看:
是否明知对方冒名使用;
是否造成了医保基金的损失;
是否有持续性、数额较大的情况。
二、单位人员涉案,还可能构成职务侵占、贪污罪
一些案例中,医保卡出借是企业员工“配合医院”套取医保基金,比如虚开发票、虚假入院。此类行为还可能构成贪污、职务侵占等更严重罪名。
法律分析:出借医保卡构罪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根据大量判例分析,法院通常重点考察三点:
1. 是否明知是违法使用?
如果你知道对方不是本人,还主动出借,就容易被认定为“主观明知”。
2. 是否造成医保基金损失?
如果医保卡被用来套取报销、开药倒卖、虚假治疗,即使金额不高,也可能涉嫌诈骗。
3. 是否为一次性or长期行为?
长期、多次出借,特别是形成“套路化”操作,更容易被刑事定性。
很多人以为“最多停卡”,但法律底线在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医保骗保违法犯罪的意见》:
“对明知他人冒用本人医保卡仍提供协助的,造成医保基金损失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换句话说,只要你“明知+配合”,哪怕只是出借,都可能是“共同犯罪”!
律师建议:出借医保卡,看似小事,其实雷区重重!
如果你已经出借过医保卡:
立刻中止该行为,主动说明情况,留存沟通记录;
如果被调查,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专业刑事律师介入,明确自己是否有主观故意、是否构成共犯;
配合医保稽查与公安机关调查,尽量争取免责或不起诉处理。
如果你正在考虑借出医保卡:
立即打消这个念头!不要以为“小病报销不算事”,一旦对方用你的卡去骗医保,你就是在“帮他犯罪”。
提醒
医保卡出借不是小事,一不小心就是诈骗共犯!
医保卡不是“人情卡”,出借就是给自己埋雷。
面对医保诈骗案,不只是用卡的人有责任,出借人也可能成为“共犯”被刑事立案。如果你或你的家人遇到类似情况,请立即联系专业刑事辩护律师,明确自身法律风险,积极应对。
本文作者系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何阳律师
(原标题《医保诈骗案高发,出借医保卡=诈骗共犯?深圳律师实战解答来了!》,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经济纠纷何阳律师”)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