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守住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6.4%的生态底线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罗诗岚
04-22 21:3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4月22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在珠海举行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支持参与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近年来,广东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亮眼成效,打造出一批典型示范。梅州、韶关积极推进两个国家级山水工程,红砂岭、大宝山生态修复成效卓著,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从山林到海洋,从城市到乡村,广东正以多元实践回应着生态文明的全球命题。

活动现场举行“珍爱地球·观南粤”——“厦门经验”广东实践交流研讨,邀请珠海、江门、湛江、韶关、梅州五市代表对话生态领域权威专家,以厦门筼筜湖治理范本为引,通过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深入研讨“厦门经验”对广东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从不同生态本底视角解码“厦门经验”如何在广东落地、生根、开花。

活动现场还发布广东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片《南粤实践 绿色答卷》,从南岭苍翠的巍峨群峰到珠江奔腾的浩荡碧水,从湿地交织的生态网络到绵延千里的海岸线,讲述广东以“厦门实践”为蓝本,将系统治理的智慧深植山河肌理的实干之路。

据悉,目前,全省已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其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08万平方千米,绘就“三屏五江多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逐步形成陆海联动、通山达海的生态保护修复蓝图。全省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超160个,修复矿区10.5万亩;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项目37个,营造修复红树林8.4万亩,修复大陆海岸线超200公里,坚决守住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6.4%的生态底线。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全国在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方面鲜有先例,但珠海已开展先行探索,在无居民海岛——三角岛开展整岛生态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本次主题宣传活动实地调研三角岛湖泊整治及生态修复的精品修复项目。通过开展湖泊整治、岸线整治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治理,三角岛整岛植被覆盖率由不到1/3提高到2/3以上,实现从荒岛到绿洲的华丽转变。

据介绍,珠海从海域海岛、海岸线、海湾、湿地和历史遗留矿山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生态修复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打造情侣路浪漫风情海岸带,东澳岛、外伶仃岛、桂山岛、三角岛获得全国首届“和美海岛”称号。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扎实推进“厦门实践”经验在广东落地生根,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罗诗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