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市气象台监测,4月12日南山区将迎短时强降水、9级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为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增强市民安全意识,南山区水务局为广大市民准备了这份行人避险指南,提醒广市民做好防御措施,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一、外出原则:非必要不出行
1.高危区域清单
建筑工地周边:易发生塔吊部件脱落、围挡倒塌。
商业街区:商圈的大型广告牌、玻璃幕墙需警惕。
临时设施:夜市摊位等轻质结构物风险较高。
2.必须外出时注意事项
行走路线:尽量靠近建筑物内侧,避免沿街商铺屋檐下行走(防止悬挂物坠落)。
二、避雨防雷:室内优先,科学避险
1.避雷关键动作
禁用金属伞尖雨具:推荐使用折叠式非金属伞骨雨伞,避免成为“引雷针”。
电子设备风险:雷雨时勿在户外接打电话,蓝牙耳机可能增加雷击概率。
2.突发雷击应对
若在空旷处突遇雷暴,立即摘除金属饰品,双脚并拢下蹲,减少与地面接触面积。
三、特殊场景避险要点
1.高空坠物防御升级:行走时远离老旧居民楼、树木密集区域,警惕窗台花盆、阳台杂物、空调外机支架等潜在坠物风险;经过施工区域时,优先选择有防护棚的通道,避免在“蜘蛛网”式的架空线缆下方停留(线缆可能因强风拉扯断裂)。
2.低洼地带与地下空间规避:暴雨期间远离地下通道、下沉式广场、隧道入口等易积水区域,防止突发“城市内涝”导致被困;若经过涵洞、立交桥底,提前观察积水深度(超过15厘米可能淹没排气管或造成打滑),切勿冒险涉水通过。
3.公共交通与候车安全:候车时远离公交站台边缘,避免强风吹动广告牌或站牌倾倒;搭乘共享单车/电动车时,降低车速并打开车灯,经过路口时“一停二看三通过”,防止侧滑或视线盲区引发事故。
四、家庭与出行前准备
1.出门前“三查”清单
查装备:携带防水背包、备用干衣物(地铁/商场避雨时更换),穿防滑鞋(避免穿拖鞋、高跟鞋增加摔倒风险);
查路线:提前通过“深圳交警”“深圳天气”等官方渠道查询实时路况,避开积水严重路段;
查家人:告知亲属出行计划,约定“到达报平安”时间(尤其老人独自外出时)。
2.居家预控措施:离家前关闭门窗,加固阳台晾晒架、防盗网等设施,将花盆、晾衣架移至室内;若居住一楼或易积水区域,提前用沙袋/防水挡板封堵门口,准备应急排水设备(如小型抽水机)。
五、特殊人群专项提醒
1.儿童与青少年:家长需叮嘱孩子不在树下、广告牌下追逐玩耍,不将身体探出护栏或窗口“看雨”;教育孩子识别“危险警示标志”(如漏电警示牌、井盖缺失警示桩),培养“绕路意识”。
2.视障与行动不便人群:暴雨天出行建议使用加长盲杖(探测积水深度),优先选择有志愿者协助的公共交通;
3.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及孕妇建议由家属陪同,穿戴防滑鞋具。
六、应急自救黄金法则
1.涉水安全“三不”原则
不轻易蹚过不明积水(尤其漩涡区域),不触碰裸露电线及金属护栏,不靠近河道、水库等危险水体。若发现有人被积水冲走,立即拨打 110/119,切勿贸然下水救援。
2.通讯设备防潮要点
随身携带防水袋保护手机等电子设备,确保电量充足。提前将家人联系方式和紧急求助电话设置为快捷拨号,遇困时及时发送含定位信息的文字或语音求助。
3.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基础款:防水手机套、便携充电宝、应急口哨(连续3声短哨为求救信号)、创可贴(应对轻微划伤);
进阶款:小型强光手电筒(含爆闪功能,用于夜间示警)、轻便雨衣(替代易被风吹翻的雨伞)。
4.灾后注意事项
降雨结束后,仍需远离积水中的路灯杆、电箱等设备,防止漏电事故;避免踩踏松软路基或被雨水浸泡的绿化带,警惕井盖缺失、路面塌陷等次生灾害;检查鞋底是否夹带碎玻璃、铁丝等杂物(积水可能冲来尖锐物体),清理衣物时注意隐藏的昆虫等。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汤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