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春雨绵绵,追思故人的同时,也触发了人们对身后事的思考。遗嘱,正逐渐成为人们理性书写、温暖传承的文明契约。近日,深圳立嘱库发布2024传承年鉴,截至2024年12月31日,深圳立嘱库总遗嘱登记数量为38164份,涵盖年龄段为22-101岁。在一份份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的嘱托中,我们看到了情感的延续和生命意义的升华。
约六成立嘱人为女性
孙女士与丈夫曾是大学同窗,从青涩到成熟,从逼仄出租屋到敞亮大平层,两人携手走过二十年光阴,日子越过越好。当孙女士发现丈夫出轨的那一刻,人生突然失重,丈夫跪地忏悔的态度和孩子稚嫩的模样让她选择了原谅。没想到后来丈夫变本加厉地背叛,她终于在女儿高考结束的那年提出了离婚。
然而,就在孙女士与丈夫协商夫妻财产分割的过程中,她的人生再次受到重击——她被确诊乳腺癌。这时,丈夫一改常态,不但不再提离婚的事,反而为她熬起了中药,呵护备至,可孙女士还是从丈夫的眼神中看出了算计。
孙女士决定以法律的手段捍卫自己与孩子的权益。她一边坚决地推进离婚诉讼,一边找到了深圳立嘱库。遗嘱登记的录像开始之时,孙女士颈间的化疗埋管还在隐隐作痛。她逐项确认留给父母养老的定期存单以及预留给子女的教育基金。当工作人员宣读到房产分配的条款处,孙女士长叹一口气,这处装满背叛记忆的大平层,终将以遗产的形式蜕变为子女的避风港。
离婚诉讼持续了一千多天,法庭上丈夫仍试图扮演深情,但当律师逐项提交他转移资产的证据时,他那强挤的眼泪终于还是没能落下,公正的判决让孙女士获得了解脱。如今,那份判决书与遗嘱证都被孙女士郑重地保管在了银行保险柜中。
据统计,在深圳立嘱库登记的38164 份遗嘱中,60岁以下人群为13350人,占比34.98%; 61到70岁人群为14415人,占比37.77%;71到80岁人群为7166人,占比18.78%,81岁以上人群为3233人,占比8.47%。其中,遗嘱登记男女性别比约为1:1.51,其中男性立嘱人数为15179人,女性立嘱人数为22985人。
“即约每5位到深圳立嘱库办理遗嘱登记的市民中,3位是女性、2位是男性,从这一比例差异可见,女性相对来说会更加重视财产规划及家庭财富传承。”深圳立嘱库执行主任周思奇表示,从2024年遗嘱登记的情况来看,这个男女比例约为 1:1.78,其中男性立嘱人数为1827人,女性立嘱人数为3253人,这可能意味着立嘱性别差异在未来会有扩大的趋势。
▲深圳立嘱库工作人员为市民办理遗嘱登记。
▲深圳立嘱库公益讲座活动。
涉港澳等境外遗产继承执行需求提升
深圳这座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源源不断的人才前来发展甚至定居,在深圳立嘱库订立遗嘱的人群中,其他内地城市及港澳台、外籍人群占比继续上升。据深圳立嘱库数据统计,立遗嘱人中深圳户籍人数为21744人,占比56.97%,相较去年降低 0.43 个百分点;内地其他地区户籍人数为10723人,占比28.1%,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港澳台及外籍人数为5697人,占比14.93%,同比增长0.13个百分点。同时,因办理遗嘱不受户籍和财产所在地的限制,各群体中均存在遗嘱中涉及其他地区财产的情况,其中占比最大的财产类型依然是房产。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涉港澳等遗产继承执行需求也在大幅提升。周思奇称,深圳立嘱库顺应时代需求,在2024年成立继承纠纷援助中心后,至今已承接数十起港澳两地专项继承执行服务,并开展数百场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公益活动。
王女士找到继承纠纷援助中心求助时,她已心力交瘁。丈夫陈先生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她还未从伤心中缓过来,婆婆也紧跟着撒手人寰,丈夫名下的8套房产及公司股权突然成为大姑子和小叔子虎视眈眈的猎物。加上王女士丈夫是香港户籍,财产不仅因婚前婚内取得时间不同导致遗产份额不同,还因财产类型不同产生深港法律适用问题,更因两地文书要求不同及转递手续导致程序复杂。
调解室里,深圳立嘱库项目主任李名明特意调亮电脑屏幕,她向王女士的公公、大姑子和小叔子详细讲解境内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陈先生的婚前财产五位继承人各占1/5,算上陈先生母亲去世后转继承的份额,王女士作为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实际管控超过3/5,而婚内财产王女士实际管控超过4/5。”大姑子闻言猛地站起怒道:“这个算法我们不认!”自此,一场拉锯战在两地亲人间划出胶着的轨迹。
李名明团队穿梭于深圳不动产登记中心与香港委托公证人事务所,将陈先生名下的资产一一厘清。当发现小叔子澳门赌场的债务记录时,王女士攥紧了婚戒:“绝不能让我丈夫的心血变成赌场的筹码!”
转机出现在第二次调解的过程中。李名明将股权放弃协议摆在桌面:“王女士同意将陈先生公司股份转让到公公名下,条件是你们放弃陈先生母亲转继承的遗产份额。”这个折中方案没有再受到激烈的反对,大姑子和小叔子陷入了沉思。最终,他们同意了方案,李名明团队立即启动跨境继承“双轨制”操作,精准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推动复杂的两地继承手续加快进程。
这场跨越深港两地的遗产“攻防战”,最终达成了一个在法理与亲情之间微妙平衡的结果。王女士的公公在目睹这一切后,决定在深圳立嘱库办理遗嘱登记,并留下心愿传承录像。老人颤抖着声音,诉说了最虔诚的心愿:“陈家血脉永不断。”
自书遗嘱受青睐,但须警惕风险
今年春节期间,艺人大S去世,有关她的遗产分配情况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一天夜里,28岁的程序员小宇(化名)刷着新闻思绪慢慢飘远。小宇是一名“深漂”青年,每月扣除房租、老家房贷和必要开支后,积蓄始终徘徊在五位数边缘。他在湖北县城老家的父母年逾六旬且患有慢性病,鲜少出远门。如果有一天自己遭遇不测,是否应该提前留下一份遗嘱呢?
于是,小宇开始在网上搜索。从“AI生成遗嘱模板”到“自书遗嘱失效案例”,当他使用AI生成了一份遗嘱后,发现虽然看起来格式工整,却在见证流程缺失、财产清单不完整等细节上漏洞百出,2024年杭州一件继承案正是因此导致遗嘱无效。他又对照着《民法典》逐项核查自拟遗嘱,突然意识到更深的困惑:即便遗嘱成立,他老家的父母要如何在异地办理继承权公证?如何应对需要证明所有继承人身份、逐个确认遗产项目的复杂流程?最后,他搜到了“深圳立嘱库”……
第二天,小宇告诉女友,他要去深圳立嘱库订立一份正式规范的遗嘱。这个带着温度的决定,意外获得了女友支持,甚至促使他们开始共同整理 “人生清单”:从“猫主子”的抚养协议到清明扫墓的细节安排。
深圳立嘱库根据小宇的需求为他推荐了“一生守护”+遗嘱执行服务,专业顾问为小宇在遗嘱中嵌入了执行指定条款,明确机构在未来担任遗产管理人的角色,代替父母处理繁杂的继承手续。而特色的“一生守护”服务也确保了遗嘱可以每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修改,为今后几十年的发展变化留下调整空间。
随着人们财富规划的意识日益加强,自书遗嘱作为一种便捷、灵活的遗嘱订立方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我们每年都接待不少带着自书遗嘱来咨询的市民,这两年数量明显增多了。”深圳立嘱库的公益律师揭由敏介绍,大部分市民仍然对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一知半解,或存在轻信网上信息,误以为自书遗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效比例,比如各种不规范的“遗书”“遗言”“分家协议”“分房协议”等。“自书遗嘱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孤证的问题,一旦不满足法律规定的一两项要件,遗嘱很可能就无效了。”
2024传承年鉴对网络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继承纠纷案件总量逾22万起。从纠纷所涉遗嘱类型来看,自书遗嘱占比最高,达近六成。从遗嘱无效比例来看,口头遗嘱无效率最高,达约九成,其原因主要是无法证明立遗嘱时处于危急情况以及见证人身份不合格等;第二高的则是自书遗嘱,达到约七成,其原因主要包括缺少签名、日期,笔迹真实性存疑,无法确认是否为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录音录像遗嘱、打印遗嘱、代书遗嘱的无效率相差不大,原因包含视频内容不清晰、见证人见证不规范、有利害关系等;无效率最低的遗嘱类型为公证遗嘱。
周思奇表示,截至2024年底,深圳立嘱库的公益普法活动走进深圳400多个社区,设立118个预约服务点,开展1398场活动,提升了居民的法律意识,遗嘱的重要性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也了解到许多居民对于如何正确书写遗嘱,尤其是自书遗嘱,仍存在许多疑问和误区。因此,近日深圳立嘱库推出了“九载同行,守护万家·千份自书遗嘱服务送关爱” 公益项目,将重点优先帮扶年满 60周岁以上的深圳户籍及深圳常住老人,自闭症家庭成员及困境女性等有需要的群体。
揭由敏表示,遗嘱有其特殊性,它无法像其他文件一样,在发生争议时询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面对这样一份凝聚毕生拼搏心血的文书,在自己对法律专业知识没有足够储备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尽可能地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订立自书遗嘱六点注意
1、遗嘱全文需由立遗嘱人亲笔书写,尾部签署全名并注明完整日期。由他人代写或打印,自己仅签名按手印的无效。
2、明确个人财产范围,自己的遗嘱仅有权处理自己的份额,即便是夫妻共同财产,也不可以“代表”配偶作分配。
3、身份信息、财产信息及分配方案需要清晰、具体,过于简单的内容可能引发歧义,模糊表述易导致遗嘱部分无效。
4、禁止近亲属参与见证或代笔,子女、配偶等利害关系人不得代笔,更不能代签,要注意遗嘱形式规范,内容合法。
5、书写的内容要清晰、端正,最好提前保存可以印证笔迹真实性的样本,或全程录音录像记录书写过程。
6、原件必须妥善保管,在发生争议时,复印件、扫描件等副本无法单独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编辑 周晓飒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