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江门台山川岛乌猪洲高冠海域,清晨的薄雾中,渔民老李正站在智慧养殖平台上查看鱼群状态,平台搭载的智能养殖、监测系统实时跳动着水温、盐度数据。与此同时,100多公里外的珠海海鲈养殖基地,6万尾鱼苗正通过自动化接种装备跃入养殖网箱。
从能抵御17级台风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在惊涛骇浪中岿然不动,到让亩产提升17%的南美对虾新品种“中兴2号”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深蓝海面上浮动的不仅是普通养殖网箱,更是产自实验室的智能装备、优质种苗和智能算法。从“书架”走向“货架”,从“校园”走向“产业园”,中山大学的科技创新成果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质种苗:养防兼治助攻养殖种业关
“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和‘海景洲1号’是我们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的南美对虾新品种。”实验室里,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团队正在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交叉研究,解析海洋经济动物的基因组。解析之后,何建国团队对品种进行遗传评价,为海洋牧场提供优质种苗。
“‘中兴2号’具有更强的抗病性,且生长速度快,个体均匀,成活率高,养殖成活率相较上一代提高10%以上,亩产提高17%以上。‘海景洲1号’具有更高的存活率,生长速度较快,能够更早达到市场销售规格,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养殖环境。”何建国介绍。
养鱼先养苗,好苗出好鱼。据悉,中山大学积极承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战略种业振兴专项水产专项3项、“十四五”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九大主攻方向“南美白对虾种质创制与产业化”项目,开展鳜鱼、罗非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等海水养殖品种选育和推广示范,2024年5月,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批复建设“广东省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
保障优质种苗培育的同时,中山大学同步推进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创新。在珠海海鲈养殖基地海鲈鱼苗放苗现场,其布置8台自主研制的鱼类疫苗注射接种装备,在4个小时内为6万尾海鲈鱼苗注射海鲈虹彩病毒和海豚链球菌二联灭活疫苗。
“针对珠海主养对虾、鱼类等品种,我们研发了病原现场快速检测技术8种,研制海水鱼候选疫苗5个。接种后的鱼苗抗病力强,养殖成活率高。”南方海洋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须再耗费大量人力,其研制的鱼类疫苗自动接种装备三代机和海鲈疫苗的“一体化”应用让接种速度达2000尾/小时,效率是传统人工注射法的3倍。
2024年7月,中山大学花鲈、双棘黄姑鱼、石斑鱼、黄鳍棘鲷、鞍带石斑鱼、红九棘鲈、海马等7个团队入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这些项目将为促进种业攻关、助推种苗产业化应用贡献力量。
平台研发:科技赋能“蓝色粮仓”建设
2023年11月24日,“珠海琴”平台在第四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主论坛上举行技术发布,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技术迈入国际先进行列。作为全国首座可折叠、自主升降网箱的深海智能养殖平台,自2023年6月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以来,“珠海琴”持续引发行业关注。
“珠海琴”是由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和南方海洋实验室联合设计、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投建的。在珠海市农业农村局、鹤洲新区筹备组的推动下,预计于今年6月在珠海大蜘洲海域投产,年产值预计突破千万元。
“研发集成自动化智能养殖装备、海洋牧场环境监测预警平台、海上实验室等,大大提高海洋牧场的机械化、智能化渔业生产和数字化管理水平。”“珠海琴”研发技术负责人、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黄硕介绍。
技术创新,为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注入强劲科技动能。中山大学牵头设计研发出多种适应不同养殖需求和海况的深远海养殖平台,“硬”平台为科技赋能“蓝色粮仓”建设添砖加瓦。
“湛农1号”是国内首个自主升降的座底桁架式智能养殖平台,具备安全性、渔业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四大突出特性。2024年,“湛农1号”成功抵御17级台风“摩羯”的正面冲击。2024年8月,成功投放至江门台山川岛乌猪洲高冠海域的“台山1号”,以“大数据+AI”创建全国领先的智慧养殖模式,打造“海洋牧场+海上粮仓”融合示范样本。
“相对深远海养殖平台的研制推广,我们同时也在进行海洋牧场模式的构建以及海洋牧场监测预警系统这一类‘软’平台的建设工作,”南方海洋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那么,“软”平台又该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海洋牧场建设?
在珠海市大小蜘洲岛海洋牧场,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来志刚团队的海洋牧场预报系统正在为其保驾护航。“我们建立了高分辨率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型系统,实现了对海流、海浪、温度、盐度等要素的实时预报,进一步正在构建有关叶绿素和营养盐等生态要素的预报模型。”来志刚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中山大学还实现环境监测数据发布与可视化平台的初步开发,构建多套预测模型系统,能为牧场预防海洋动力和生态灾害提供预警信息,为牧场选址和养殖管理等提供支撑。
推动转化:政产学研协同赋能海洋经济
生产、组装、调试,江门市新会区,“珠海琴”主体正在加紧建造。负责投建的广东大麟洋公司董事长蔡春有介绍,在珠海市政府的支持下,“珠海琴”从首次亮相到正式开工建造,不过一年时间。
项目快速落地的背后是中山大学积极响应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号召:围绕海洋牧场相关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助力一座座“蓝色粮仓”崛起。
学校研发,企业转化。“珠海琴”的设计建造方案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目前已与广东省内外多家企业签订定制合同,将在我国南方多个省市的海域推广应用。“‘珠海琴’创新采用‘保种育种+深海养殖’双模式,不仅提升鱼类品质与产量,更为石斑鱼等高价值品种的种业攻关提供平台支撑,很符合市场需求。”蔡春有说。
这是中山大学政产学研协同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校还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用相关技术和成果助力推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对渔民老黄来说,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研发的新型可升降重力式网箱让他不必再在台风天提心吊胆,“以前的网箱没有办法全部沉入水下,常常倾斜或者侧翻。”老黄说。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HDPE重力式网箱使用占比达90%。因为相较于“珠海琴”这类桁架网箱平台,重力式网箱造价更低,可以满足渔民小规模海洋养殖的需求,所以是广大渔民最容易配置主要装备形式。
“针对这个,我们设计出新型可升降重力式网箱,在台风工况下,通过气囊升降将网箱下沉至水面以下5至10米,能有效保障网箱本身和鱼的安全,具有抗风浪能力强、安全性高、可规模化推广应用等特点。”项目负责人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许亮斌介绍。
2023年以来,中山大学围绕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组织相关10余个院系专家团队,通过跨学科研讨20余次,先后赴湛江市、珠海市、山东省烟台市海洋牧场优势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凝练海洋牧场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系列关于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方案。
据悉,中山大学还正推进在汕尾市设立海洋科学院,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技术示范基地,根据汕尾产业需求,来开展科技研发和推动成果孵化,助力海洋强省及汕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山大学供图)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