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大学启动。直面数字智能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等社会热点,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的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参会,共同探讨心理学理论创新如何回应时代挑战,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其以“心理福祉与健康社会: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为主题,包括主旨报告、专题论坛、分组报告等多种学术交流环节。四个分论坛开展62场报告,分别以“文化传统与心理健康理论融合”“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心理健康的多维干预与跨领域应用”和“具身认知与心理学理论前沿”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
“当前全球心理学研究面临技术革新与文化多样性的多重挑战,亟需以理论为帆、历史为镜,构建具有文化适应性的心理学体系。”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苏彦捷指出。从具身认知到AI伦理,从心理建设到中式健康观,该学术年会以前沿视角,勾勒出我国促进心理健康的未来图景。
着眼我国历史传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汪凤炎提出,可将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观与中国传统“身心合一”理念融合,构建具有东方智慧的健康标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学兰从初步发展期、全面开放期、快速发展期到协同融合期4个阶段回顾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40多年发展历程,并提出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路径。
聚焦时下社会焦点,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任俊认为,“快乐也是一种能力”,他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将快乐命名为“乐商”,并从快乐的阈限值、应对能力、感染力和品味能力4个方面阐述乐商的具体内涵。广州大学教授叶浩生表示,具身AI的发展方向不仅是赋予机器实体感知和行动能力,更是通过多模态融合,使智能体在更丰富的交互中塑造自身的智能模式。
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在会上介绍,依托学校“2+5”学科与科研创新平台中“大数据/认知科学与智慧教育”交叉创新平台等建设,广州大学心理学科不断提升基础与应用研究水平,精神病学/心理学科于2024年9月进入ESI全球前1%,同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本科、硕士、博士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记者了解到,广州大学心理学科1984年获全国最早一批社会心理学硕士点,这也是广州大学的第一个硕士点。经过多年建设发展,该校现拥有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应用心理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学科围绕心理健康尤其是发达地区民众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
2024年,在上海软科排名中,广州大学心理学排名全国第21位(前20%)。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广州大学心理学科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广州市教育局、文明办等单位共建“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及“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荣获“广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范例奖”。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