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主办、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协办单位)承办的“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过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药物过敏管理新策略研讨论坛”在深圳南山举行。大会以“过敏性疾病诊疗新进展”与“药物过敏管理新策略”为核心议题,汇聚国内外过敏领域权威专家,聚焦过敏性疾病诊疗技术革新、药物过敏管理及老年过敏防治等热点议题,通过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推动大湾区过敏学科建设与区域防控水平提升。
成立大会由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谭华红主持,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忠为大会致辞祝贺。大会伊始,谭华红宣读了批准成立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过敏专委会的批文。筹备组负责人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陈亮代表专委会筹备组向全体与会嘉宾汇报了专委会成立的背景、目的、意义及筹备历程。会议经过严格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无记名投票流程产生了专委会委员,陈亮当选为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过敏专委会成立初衷:填补专业空白 应对过敏性疾病的需求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忠在采访中表示,协会现有会员超1万人、会员单位150余家,但过敏领域长期缺乏专业组织引领。随着过敏性疾病发表率持续攀升,叠加后疫情时代公众健康意识提升,过敏性疾病防治需求显著增长。专委会的成立,正是为搭建学术平台、整合资源,由首任主委、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陈亮牵头,联合全省专家推动过敏学科“学术+科普”双轨并行,助力广大群体实现“早知晓、早预防、早治疗”。
未来,专委会将重点推进义诊、社区巡诊、居家探访及科普讲座,针对过敏性疾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构建覆盖“预防-诊断-管理”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过敏群体在家门口即可获得专业解决方案。
国际视野:破解药物过敏难题 缩小国内外差距
作为会议核心议题之一,“药物过敏管理”引发深度探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孟娟指出,我国药物过敏领域起步较晚,诊断与管理机制尚存短板,尤其面对复杂过敏机制及临床评估风险,亟需借鉴国际经验。本次会议特邀开普敦大学教授Jonny Peter、墨尔本大学教授Jason Trubiano等国际学者,系统解析药物过敏流行病学、诊断策略及风险管控,推动国内诊疗标准与国际接轨。
香港大学教授Philip Li强调,药物过敏的“去标签化”与精准评估是关键;开普敦大学教授Jonny peter向大家介绍了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过敏的定义与分类。
学术聚焦:前沿进展与实战经验并重
会议设两大论坛、20余场专题报告,覆盖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儿童食物过敏等热点领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李靖分享了“过敏原免疫治疗的抗感染作用”,为合并感染风险的过敏患者提供新思路;广东省人民医院教授邱前辉详解“过敏性鼻炎治疗进展”,强调个体化诊疗的重要性。
下午议程聚焦“药物过敏”实操难点。香港大学黄进贤、华西医院孟娟分别就皮肤检测试验、药物激发试验的规范化实施展开分享;墨尔本大学Jason Trubiano深入剖析药物过敏体外检测的免疫学机制,为临床选择检测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携手并进:共筑大湾区过敏防治网络
据悉,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始终以守护百姓健康为己任。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上持续发力,形成了以“强专科、大综合”为特色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在过敏性疾病领域,南山人民医院于2022年12月率先成立了深圳市首家独立运营的过敏反应科,填补了深圳过敏专科的空白。科室联合儿科、耳鼻喉科、呼吸科、皮肤科、眼科等多学科,打造了“过敏防治中心”,开设慢性咳嗽、食物药物过敏、儿童过敏等亚专科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此外,南山医院作为首批HAE(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中国诊疗能力规范化建设单位,为罕见病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过敏性疾病是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累及超30%的人口,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南山区人民医院过敏防治中心以“精准诊断、规范治疗”为目标,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开展过敏原检测、脱敏治疗等特色技术,通过多学科协作,显著提升了重症过敏患者的救治能力。这些成果不仅惠及深圳患者,更辐射至周边城市。
大会在“真菌过敏与肺部疾病”“HAE诊疗进展”等专题报告中落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过敏学科发展任重道远,需以专委会为纽带,凝聚多方智慧,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惠民实践,为患者带来更多健康希望。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