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五洲小学,语文教师冯文正将AI技术融入古诗教学。她使用AI工具“豆包”生成数字诗人形象,让学生通过对话探究《咏柳》的创作背景,同时利用coze平台生成富有情境的默写题,及时检测学生对诗词的掌握情况。一位学生感叹道:“过去总觉得古诗离我们很远,现在不仅能和‘活过来的诗人’聊天,还能在默写中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这一场景,正是福田区AI教育实践的一个缩影。福田通过政策引领、教师培育和技术赋能,打造了覆盖教学全流程的AI教育生态体系,大步迈向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先锋城市核心区。
技术赋能:AI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
“快看,我找到内奸了!”在园岭小学的数学课堂上,AI智能体将数学题变成了有趣的反间谍游戏。屏幕中三国时期的谋略场景栩栩如生,数学题被巧妙地融入了游戏故事中:“内奸的身份与倍数有关,4和6的倍数分别代表魏国和蜀国的间谍,但最小公倍数才是队长,你能找出他吗?”看到孩子们纷纷化身“谋士”沉浸式完成推理,老师杨菲倍感欣慰。
在AI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有趣,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年来,福田区通过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教学的每个环节。福田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在教学全流程中的应用,借助课堂教学智慧监测系统,集成了音视频分析、行为识别、语义理解等十多个AI技术,覆盖了教学中的45个观测点,实时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到目前为止,平台已生成5000多份课例报告,支持了900多名教师的自主教研,覆盖60所学校、12个学科。
不久前,为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升教学效率,福田还推出了“i福娃”AI教育工具包,包含30余个智能体,涵盖课程教学、学生发展和教育科研。通过这些技术的赋能,教学设计与反思得到了高效化。
教师培育:探索AI教学新路径
随着AI技术逐渐融入教学,福田区的教师们也在不断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在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学校的英语课堂上,罗瑞玲正通过科大讯飞的“AI听说课堂”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她设计的游戏化任务链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们与虚拟学伴互动对话,通过完成听说任务解锁角色新技能。屏幕上,AI实时生成每个学生的语音评分报告,流利度、准确度等数据一目了然。
在福田区,像罗瑞玲这样的教师们已经形成了一支64人的“AI先锋队”,开发了120多个微场景案例,涵盖备课、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环节。通过“云端送教”和跨区域AI专题讲座,这些经验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推广,惠及了8000多名教师。
荔园外国语小学的陈晓岚老师在教学中也深刻体会到了AI工具的价值,她通过AIGC技术优化了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样,红岭华富实验学校的李维校长通过AI工具生成校歌MV和校本课程,提高了全校的育人效率。
福田区正在推出“大先生”培养计划2.0版本,将数智素养列为教师成长的重要指标,构建“AI+教育”的教师发展生态体系,推动个性化育人实践。
政策引领:构建AI教育全域应用生态
福田区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课程与教学中的深度应用。通过常态化录课和智能分析,教育过程得到了系统优化,极大提升了教学质量。这为福田区教育的智慧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去年6月福田教育科技产业园揭牌以来,区教育局联合多部门为教育科技企业提供了绿色通道,短短三个月内招引了10余家企业落地福田,总投资额近20亿元。福田区40所学校已布局创新实验室,119所学校纳入AI教育试点,并与35家高科技企业合作共建了17个STEM教育基地。
3月10日,福田区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发布了《全域推进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二十五条举措》。接下来,福田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全域、全景、全链条中的应用,培育融合发展的新高地和新业态,打造AI教育先锋城市核心区,树立区域品牌,探索教育变革的全新路径。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