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多娇 潇湘“镇”美

香港经济导报
2020-09-22 10:14
摘要

今年推出湖南省第二批省级特色文旅小镇,不仅具备民族风情,还有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效应,对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在这火辣辣的季节,那就一定要去火辣辣的地方,有这么个地方即火辣又有风情,那便是湖南了。

大美湖南,江山历历。7月15日,2020年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授牌仪式在长沙举行。这十大特色文旅小镇分别是:龙山县苗儿滩镇、凤凰县山江镇、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溆浦县北斗溪镇、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新宁县崀山镇、炎陵县鹿原镇、资兴市黄草镇、长沙县开慧镇、石门县壶瓶山镇。加上去年已评定的10家省级特色文旅小镇,目前,湖南已有20家特色文旅小镇。

据了解,今年推出的第二批省级特色文旅小镇,不仅具备民族风情,还有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效应,对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苗儿滩镇

打造“中国土家第一寨”

苗儿滩镇龙山县城惹巴拉风雨桥。

每每说到湘西,就会隐隐有一丝神秘的气息感笼罩空气中。

背靠河流,围绕大树。位于湘西州龙山县南部,有个神秘的小镇,这里风景秀美,风情浓郁,小镇是土家族人口聚集区,土家族人口占92%以上,50%的人口仍然使用土家语,这就是苗儿滩镇。

苗儿滩镇是龙山县继里耶镇之后,第2个被命名为“特色文旅小镇”的乡镇。土家族虽然没有文字,但他们把自己的故事,唱进了歌里,编进了织锦里。作为武陵山区土家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土家古寨,龙山县惹巴拉村的土家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伴随着喜庆的迎客歌,客人进寨了,土家阿妹敬上大碗米酒,客人一饮而尽,算是回礼。

喝过拦门酒,走进惹巴拉村寨,悠扬的织锦情歌从土家转角楼里传来。65岁的刘代娥,通过开办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带动了龙山县3000多名妇女从事织锦,每年织出40万件,年产值近4,000万元,产品远销欧美、韩国等地。

要说惹巴拉最热闹的地方,那肯定是摆手堂。每年丰收之后,热情的土家人都会穿上盛装,在摆手堂跳摆手舞,这种古老的舞蹈,土家人称之为“舍巴”。

惹巴拉土家族传统村落古色古香,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有土家语山歌、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毛古斯、土家族梯玛歌、土家织锦、打溜子、咚咚喹等非遗项目。

清澈的捞车河从村前缓缓流过,给村落带来无限灵气。全长288.8米的风雨桥成“Y”字形,被誉为亚洲最长最美的土家凉亭桥。整桥为石木结构,明清风格的飞檐翘角,桥上带着水草清香的微风拂面而过,站在桥上,神清气爽。一桥连三寨,一桥跨三河,成为了当地土家居民最基本的交通通道,配以凉亭,更是成为了赶集,休憩的好地方。

苗儿滩镇以惹巴拉景区为旅游主体,推进三大古村寨提质改造、惹巴拉宫影视城基地、土家织锦公园、农业观光园等建设,将惹巴拉打造成最原始土家文化村寨、最真实土家工艺体验、最精美休闲农业观光三位一体的“中国土家第一寨”。

山江镇

秘境苗乡 源远流长

山江镇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是苗族历史的缩影、苗族文化的摇篮。

“一部苗族悠久历史的轮廓,一个苗族多彩社会的缩影,一幅苗族灿烂文化的画卷。”38年前,凤凰县山江镇筹建苗族博物馆,从湘西走出去的文学大师沉从文寄语评价。

2002年,山江苗族博物馆动工,湘西州退休干部龙文玉改造山江苗王寨苗王府旧址,修建了这座民营博物馆,同年10月开馆营业。2006年,文化部将其命名为中国苗族博物馆。

目前,博物馆藏品有一万多件,展出2000多件。“普通农舍”“古代居所”“殷实人家”“武士之家”“服饰掠影”“绣女之家”“匠人居室”“巫师小屋”“文人陋室”等9个展馆,像一幅记载苗族发展变迁的绚丽多姿的文化长卷。

正值盛夏,和远近闻名的凤凰古城相比,山里的气温非常适合旅游。山江镇,是中国凤凰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有雄奇的苗岭群山和雀儿峡谷群,境内凤凰祖山八公山,最高海拔1059.3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苗族人民的智慧巧妙结合,把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地镶嵌于纵横交错的峡谷溶洞、悬崖峭壁的飞瀑流泉、竹林掩映的飞檐翘角。

白纸画样、凿花板、雕花样、选布料……一道道工序游刃有余。7月26日一早,位于山江镇的苗绣作坊里,77岁高龄的绣女吴四英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13岁起,我跟着祖母外祖母学绣花,现在是本地比较有名的绣娘。”吴四英谦虚至极。事实上,她是苗绣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省级传承人,由她培训的绣娘有七八百人,其中得意门生有近40人。

现在凤凰苗绣作坊和苗族传习所越办越大,影响越来越远,吴四英制作的苗绣远销日本、韩国、欧美,一件盛装百蝶衣可以卖到几万元,并且供不应求、深得好评。

山江镇坚持以民族文化为灵魂,打造神山圣寨精品景区,打造苗族文化展示平台,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山江镇脱贫攻坚、乡镇振兴的主导产业。

水口镇

瑶族风情 爱情小镇

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爱情小镇瑶都水街铜梳广场。

一个以爱情为主题的特色小镇,一个以瑶族为特色的民族小镇,一个库区移民聚集的特色小镇,一个以绿色产业链为支撑的特色小镇。水口镇是江华县瑶族最为集中的乡镇,瑶族人口占90%以上。

“南北铜梳桃花岛,五方塔殿台馆阁。邂逅红鹊喜相拥,三生凤凰沐风雨”,三十六处精致景观,让水口镇成为了是瑶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和集中体验区。在这里,穿瑶服、说瑶话、唱瑶歌、跳瑶舞、讲瑶礼,是一种生活常态。

水口新镇瑶都水街是一个主要以“瑶族风情”和“青年爱情”相结合的主题文化旅游区。瑶都水街旅游度假区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的秀美山水之间,依傍着有“天河瑶池”之称的涔天河,遥望着仙姑坛的高山峻岭。

瑶都水街入口处,以瑶族祖先盘王及爱情信物梳子为原型打造的水口标志物“结发铜梳”,于2018年成功申报世界上最大的铜梳雕塑吉尼斯世界纪录。水口镇也因此得名“中国爱情小镇”。

囊括了水街旅游度假区的景点精华,亭楼塔庙井池岛桥,美不胜收。三十六景既融合了瑶家的传统爱情故事,也穿插了现代人的情感表达,分成五大阶段:相遇-相识-相恋-相爱-相守。其中的“一梳二拜三思量”更是成为每个来到水街的游客必须体验的爱情之旅。

中国爱情小镇瑶都水街的瑶家木楼与明清古楼遥相辉映。满街的瑶家妹子、暖昧的小镇夜景、摇曳的瑶家风情与明清古风、酒吧咖啡吧的迷离,氤氲着浓浓的爱情往事,成为湘粤桂旅游的人头攒动的旅游区。

洪家关

革命老区 白茶之乡

桑植县标准化茶园基地。

1928年,贺龙奉命回桑植搞红色割据,相继建立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洪家关成了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区。

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洪家关作为白族聚集地、白族特色乡,有瑰丽多彩的桑植民歌、独具特色的白族杖鼓舞、赋予美好意义的“三道茶”等民族特色文化。

桑植白茶,是当地白族人的独特“IP”,分为风、花、雪、月4大系列。洪家关人在制茶技艺上十分讲究,不炒亦不揉,让茶叶在日光下自然萎雕,然后摇青、烘焙。这样制作的茶叶,甜味足,香气匀。

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学会白茶冲泡技艺后,坐在万宝山茶业会客厅里,用一壶清冽的泉水冲泡着桑植白茶的“风花雪月”。记者抿上一口,香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住云南喜洲睑,苍山脚下有家园……”在宝鼎广场,白族游神开始了,当地人拉起一条长长的游行队伍,一路锣鼓喧天。面容沧桑的老法师吹着号角,扯起嗓子喊拜祖祠。踏着节奏,一路高呼。

2014年,湖南省财政厅将洪家关定为“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建设扶持单位。不到两年,总面积20平方公里,集生产发展、观光体验、农业科普、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旅游区建成。

后来,张家界开发西线旅游,洪家关旅游区被列入其中,桑植洪家关旅游区管委会挂牌成立。西线景区开门纳客,与东线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等遥相呼应,张家界全域旅游大格局形成。

崀山镇

丹霞之魂 自然遗产

崀山镇鸟瞰景色。

春季“油菜花海醉游人”,夏季“扶夷江水玩漂流”,秋季“百里脐橙连崀山”,冬季“白雪皑皑赏雾淞”,在崀山你可以体验四季的不同风情,悠久的历史馈赠了这里众多文化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这片秀美山川,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幽静的生态环境、传统的风貌建筑、丰富的人文风情。这是记者来到崀山镇的第一印象。崀山,山之良者,它的绝美来自于时间和风雨,它的迷人浸透在山野云雾间。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丹霞地貌青年、壮年、晚年各个时期的样貌。领略天然的红色丹霞,如何为地球的沧海桑田披上华美衣裳。2010年,崀山丹霞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月23日,崀山镇石田村热气球和助力滑翔伞项目正式开启第一天运营,便吸引来不少游客。

“我喜欢飞行,对于我自己来说,飞行是生活中的阿司匹林。”23日上午十点,隆旨正已经反覆控制热气球起落两个小时。隆旨正是邵阳人,由于喜欢飞行,特地来到崀山景区从事热气球相关的工作。

热气球旁边还设有动力滑翔伞项目。当天也是首次营业。工作人员介绍,滑翔伞项目建设成本低、环境污染小、体验性强,容易开展和普及等特点,崀山风景名胜区面积宽、风景美、交通线长,非常适合开展滑翔伞空中运动体验项目。

崀山景区内有精品民宿30余家、特色农家乐和家庭旅馆200余家、文化演艺中心两家、特色购物街区3处、产业链条十分完善。据了解,2019年接待游客583万余人次,文化旅游总收入7.6亿元,预计三年后,接待游客689万人次,文化旅游总收入达9.7亿元。

鹿原镇

炎帝陵寝 寻根圣地

炎帝陵神农大殿。

古往今来,炎、黄二帝,被共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儿女莫不以“炎黄子孙”自谓。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期杰出首领,生活在距今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鹿原镇因炎帝陵所在地鹿原陂而得名,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之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祈福的圣地。

炎帝陵上古有墓,汉载有陵,唐有奉祀。宋干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遍访天下古陵,寻得炎帝陵在湖南“长沙茶乡之尾”,始建炎帝陵庙,以为标识,并创设炎帝陵御祭规制。

炎帝陵管理局局长李园平说,史籍中的“长沙茶乡之尾”“白鹿原”,即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古称“白鹿原”)——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

8月5日,炎陵县鹿原镇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建设项目的子项目——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市场建设工地,挖掘机正挥舞长臂清理杂草,施工人员挥汗工作。

“左侧远处是农耕体验区,今后可以让游客在那里亲手耒耜、种植药材、制作陶艺品等,体验一把炎帝文化……”站在鹿原镇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的制高点,鹿原镇党委书记贺勇兴致勃勃地说。

近年,鹿原镇精心编制《炎陵县鹿原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先期启动区概念性规划》。先期启动区总用地628亩,政府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计划撬动社会投资2亿元以上,着力打造农耕体验区、文化拓展区、主题演艺区、商业休闲区、场景体验区、生活服务区。

黄草镇

江南水中镇 东江湖中花

金牛岛夜景。

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郴州资兴市黄草镇又名黄草坪,古时也称黄草市,是东江湖旅游区的核心景区,水域面积达4万亩,享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云山苍苍,湖水泱泱。黄草的山,属于典型的高山低谷地貌,海拔从280米到1500多米,25万亩山林生态系统丰富多彩,拥有原始森林、席间瀑布、高山草甸和各类珍稀保护植物群落。国家一级保护的空气和一级饮用水标准的水质,让质嫩味鲜的东江鱼享誉海内外。

黄草与水结缘,炎炎夏季,在这里与水打交道,是件无比畅快的事,其实最早让黄草走出深闺、享誉海内外的就是起点位于黄草镇王兴村的东江漂流,东江漂流以其滩多浪急落差大,水堤石怪鱼奇,两岸森林植被佳而闻名,是国内目前最具探险,且融探幽、猎奇、拾趣为一体的漂流好去处。

随着夏蓉高速的开通,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赏景、摄影、湖上自行车赛、垂钓等,让这片平静的湖面多了一份热情与活力。近年来,依托小镇旅游资源优势,黄草镇紧紧围绕“全景黄草、全域旅游、全民幸福”这一总目标,着力打造“潇湘风情水镇”,努力将黄草镇建设成为中国生态第一水镇、全国知名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已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东江湖鱼文化旅游节,有力创响了黄草特色的旅游节会品牌。

从东江大坝乘船约一个小时,来到一个与陆地相离的独立小岛,这里就是黄草旅游的门面“金牛岛”, 从空中俯瞰它像极了一头伏在东江湖中央饮水嬉戏的巨牛,金牛岛的名称由此而来。

漫步金牛岛,穿行在古色古香的街道,白墙、青瓦、马头墙、石板路……湘南古民居与徽式建筑风格结合的恰到好处,就像一幅诗意朦胧的水墨画。

“我们相继引进建成了环岛观光游道、湖心文化广场、仙人寨主题文化公园、依朵云休闲度假村等文化生态旅游项目。”黄草镇党委书记欧小红介绍说,在景区开发的同时,该镇创新业态和模式,多措并举带动村民参与旅游产业。目前全镇已发展文化旅游企业、高端精品民宿、生态农家乐等近百家。

北斗溪镇

生态康养地 高铁明星镇

9月2日,溆浦县北斗溪镇坪溪村,稻田创意图案“乡村振兴”与青山、民居辉映成景。近年,该镇加快推进特色文旅小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才喝瑶乡拦门酒,又识辰河目连戏,再看花瑶挑花秀、咚锵三棒鼓……怀化溆浦县北斗溪镇是一个高铁带来的新镇,2015年建镇以来,小镇积极围绕“生态康养地,高铁明星镇”,开展特色文旅小镇创建工作,全力建设“溆浦南部窗口镇、花瑶文化特色镇、神秘古村生态镇、高铁经济明星镇”。

北斗溪镇不因新而缺少底蕴,不因新而千篇一律,这座年轻的文旅镇在非遗文化传承、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大众化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不拘泥于一格,坚持创新创造,在“特”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下功夫,蹚出了一条独特的文旅小镇发展路径。

“这样的花瑶文化、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只有在北斗溪才能体验到!”溆浦县鸿硕研学旅行公司总经理黄红青组织了60余人的游客团前来体验。她说,目前公司开发了北斗溪镇农耕文化一日游、休闲度假两日游,和串联北斗溪在内的溆浦县经典景区4日游产品,7月底已接待了来自深圳的15名客人,这可以说是北斗溪镇接待的第一批省外组团游客。

北斗溪镇还开发了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一经推出就受到学校团体的欢迎。该营地现有花瑶文化、农耕文化、自然生态、乡土乡情以及国防科工五大课程体系,涵盖幸福特杯包、神仙豆腐、榫卯的智慧、中药大讲堂、渔猎丰收、插秧播种、彩虹支教路、素质拓展等 30余项课程项目。另外还专业研发了学生研学、夏冬令营、亲子游等多类长短线特色课程产品,以多元体验,满足学生各阶段成长需求。未来,营地完全建成后可最多接待2000人,每年可实现15万人次的接待量。

开慧镇

初恋小镇 新型乡村

开慧镇杨开慧纪念馆。

“板仓小镇”开慧镇位于长沙市长沙县最北端,是长沙市的北大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人杰地灵、革命英雄辈出,是毛泽东亲密战友、敬爱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烈士的故乡,毛泽东曾9次到板仓,镇内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近40个。

依托湖南省首个通用机场——开慧通用机场发展起来的低空旅游业是开慧镇新型特色产业,湖光荡漾,稻田花海,秀美的风光热气球上陪她看;壮美镇域,绿水青山,广阔的世界直升机里带你飞,空中旅游,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浪漫视角来欣赏初恋小镇的美。

目前开慧通用机场已开展空中游览、飞行员培训、航空器材销售、医疗救援等作业,正打造一个涵盖通用航空FBO运营中心、通勤旅客服务中心、航空旅游观光中心等的通用产业链。

此外,开慧镇注重高效小水果产业链的延伸,扶持小水果基地70余家,建成水果种植面积8000余亩,培育桃、李、梨、杨梅、蓝莓、葡萄、脆枣、火龙果等各类小水果20余种。现在四季有花、三季有果,通过举办赏花采果系列活动,吸引游客前来畅享农村环境,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农家饭菜,带走农户水果。

这里有看不尽的风光,也有说不完的故事。现在,开慧镇正致力于成为一个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和谐发展的乡村田园综合体,真正让四面八方的游客逃离喧嚣闹市,进驻城市后院,探寻身边秘境,置身绿水青山,体验快乐老家。

壹瓶山镇

北纬30°上的“自然迷宫”

石门县壶瓶山。

沿着盘山公路,攀过九十九道弯,登上“湖南屋脊”——常德石门县壶瓶山镇。

“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这是诗仙李白在壶瓶山留下的佳句。壶瓶山位于湖南省最北端,地球上神秘的北纬30度线从其腹地穿过,主峰海拔2098.9米,为湖南省最高峰。

壶瓶山不仅生态环境好,是夏季避暑的天堂,更有大量珍稀动植物物种,是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被中外专家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欧亚大陆同纬度带中物种谱系最完整的一块宝地”。

壶瓶山属于典型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原生态旅游区,石碾子沟和象鼻子沟的峡谷原始生态游,古木参天,青苔满树,藤蔓衍生,瀑布林立,碧水潺潺,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极高。如果你历经艰苦终于爬上了主峰,看群山,观云雾,赏日出,一切烦恼和疲惫都被抛下,剩下的就一个字,不枉此行——值。

壶瓶山镇是万里茶道古镇之一,壶瓶山为主产地的茶叶“石门银峰”是中国驰名商标,获得意大利米兰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与此同时,这里也是革命老区,属于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贺龙、任弼时等曾在此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全镇参加红军人数三千余人。土家人在此繁衍生息,留存有大量的土家吊脚楼,土家山歌、摆手舞、薅草锣鼓等民俗活动传承至今,土家族人口占比超过95%。

编辑 秦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