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金价格持续攀升,DIY(Do 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指自己动手)淘金引发了人们的兴趣。近期,一些电商平台上出现了一批售卖“金矿砂”“金泥沙”等DIY淘金产品的商家。其中产品宣称“矿区出土”“含金量高”“包出金”“可提炼黄金”等宣传语,价格普遍在30元左右,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金沙”背后暗藏玄机,消费者需谨慎对待。
“金沙”噱头十足,实际价值存疑
记者在相关平台搜索“金泥沙”等相关词条,发现有相关商品数十件。部分售卖“淘金沙”类的商家甚至打出“天然金矿砂”“高品位金矿”“包出金”等宣传语,并配有金光闪闪的矿石图片,极具诱惑力。
平台上的相关广告,消费者要当心。
“30元能不能淘到黄金?答案是:不能!”记者购买了相关产品后发现,泥沙加水后确实在灯光照射下显现出金黄色的碎屑,但经细致辨认,实为非金属的片状物。另外,记者还在泥沙中发现一枚金属材质的微型“元宝”,所谓的“淘金沙”实际只是一包被加工过的玩具类泥巴。据了解,此类“金沙”商品既没有标明具体的含金量,也不能提供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基本不能保证在沙中寻找到黄金。
相关平台购得的“金沙”存在明显人工加工痕迹
“本意是让孩子练习手工、接触自然,没有通过淘金获利的想法。”部分购买者表示,购买“金沙”类产品的初衷是亲子娱乐,本身并不看重是否真能淘到黄金,但因虚假宣传,无法确定泥沙里掺杂的物质是否对人体有害。此外,部分家长表示,担心青少年私自购买相关产品,导致误食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希望平台能加强监管。
专业人士提醒:理性消费,谨防上当受骗
对于“30元金沙商品”是否真的是金矿沙的问题,记者从相关法律从业人员处了解到,金矿砂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战略资源,不可能在电商平台上随意买卖。此外,含金量极低的矿石,甚至是经过处理的尾矿、矿渣等真实含金的矿物也须具备相关资质,不能随意进行销售。相关平台上售卖“金沙”的店铺多数为个体商户,无展示采矿、售卖等相关资质证明。
“部分商品是‘挂羊头,卖狗肉’,但商品本身没有太大危害。而部分商家为了吸引眼球,会用化学药剂对矿石进行处理,使其表面呈现出金黄色,但实际上含金量微乎其微,甚至可能对人体有害。”相关黄金从业人员表示,目前金价大概在680元/克,用1/22的价格得到黄金基本是不可能的。“黄金提炼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普通消费者根本没有能力从矿石中提炼出黄金。”
相关从业人员表示:“消费者如果对黄金投资感兴趣,应该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经过认证的金条、金币等产品,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金矿砂’。”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朱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