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六月,正是荔枝上市时。荔枝是岭南佳果,苏轼曾盛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美味由此可见一斑。但“一个荔枝三把火 ”,在炎炎夏日进食,岂不是火上浇油?
其实不然,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意思是说在春夏之际当以补养阳气为主,这是因为春夏之际气温升高,天地间的阳气比较旺盛,在这时顺势补养阳气,对虚寒体质的调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与三伏天进行天灸是一个道理,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吃温热的荔枝也是可以的。
虽然说可以吃,但并不等于所有人都能吃,因为需要“春夏养阳”的人首先应该是虚寒体质的人,因此,适合吃荔枝的人也应该是虚寒体质的人,他们一般表现为:平时怕冷喜温,容易受凉,四肢不温,冬天或较凉的环境下会出现四肢冰凉,精力偏弱,容易疲劳,食欲不振,小便清长,大便多不成形,严重者会稀烂或如水样。
荔枝味甘性温,入肝脾两经,最益肝脾精血,可以说是最适合“职场精英”食用的水果,因为“职场精英 ”们大多饮食不规律,使脾胃受损,又思虑太多,劳伤心血;从而造成没有精神、失眠多梦、心慌气短等气血不足之象,可用荔枝补益气血。
另外,荔枝可以说是女性的“恩物 ”,女性有经带胎产的特点,容易伤及血分,所以很多女性会表现出四肢不温、月经量少、痛经等血虚肝寒的表现,荔枝入肝经而养血,性温而散寒止痛,对女性气血亏虚有很好的调补作用。
荔枝能入脾经,对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对于腹泻时间较长的,遇寒冷而诱发腹泻,伴有口淡、纳差者效果更佳。
温馨提醒:
荔枝的作用主要在于扶助阳气,因此对于容易上火的人就不适合食用了,否则容易出现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不适。如果实在嘴馋想尝鲜者,可以淡盐水浸泡后少量食之,当无大碍。不过,小儿肝火偏旺,当少吃为宜。荔枝中含有大量糖分,对血糖影响较大,糖尿病患者还是不吃为宜。
荔枝这样吃:
1、盐水浸泡
将剥掉外壳的荔枝,但是不要将白色的那层薄膜也剥掉,冲洗干净之后,浸泡进30%的盐水中,浸泡一个小时就能够取出,剥开白色薄膜就能吃了,经过盐水的浸泡之后很大程度的将荔枝的火气降低了。如果一次性浸泡很多的荔枝,希望可以保存更长时间的话,可以直接将白色薄膜也一起剥掉,然后果肉浸泡在淡盐水中,同样浸泡一个小时即可,然后取出放入保鲜盒中,放进冰箱冷冻层即可。
2、每次不宜超10颗
普通人每次食用荔枝也不宜超过10颗,尤其是儿童每次吃3~4颗即可,不可过量。而阴虚燥热、湿热偏盛体质的人不宜吃荔枝,糖尿病患者以及容易胀气的人也需慎吃。正在长青春痘、伤风感冒、急性炎症等症状的人不宜吃荔枝,会加重病症。
3、喝点盐水
在吃荔枝之前可以适量的喝掉盐水或者夏枯草凉茶、冬瓜汤、绿豆汤等降火的食物,可以有效的预防上火。或者用20~30克的生地煲瘦肉或猪骨汤喝,可以有效的预防荔枝病。
4、冷藏过的荔枝
将采摘下来的新鲜荔枝用容器盛载,沉于水井或放于冷泉(水)中,隔夜取食,可不上火。且能化燥气而能补阴。清代大诗人屈大均有诗云:“露井寒泉百尺深,摘来经宿井中沉,日精化作月华冷,多食令人补太阴。”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99健康网
编辑 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