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资国企筹设500亿国资资金
“深梦扬帆”3.0版项目上线
新的一天,从“飞阅深圳”开始吧~
丨聚焦2025全国两会
广深港澳四地全国人大代表共话创新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九年提及粤港澳大湾区,今年更强调提升其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如何携手港澳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当先锋?如何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好、建设强?深圳特区报联合香港商报,邀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共话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详情>>>
深圳改革经验写进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法、最高检工作报告
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屡被提及,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等深圳改革经验直接写进报告,展现了深圳加快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担当作为。详情>>>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在深全国人大代表、住深全国政协委员为民营经济发展献策
让民营经济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新春伊始,民营经济座谈会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硬核”举措,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词。
来自民营经济第一城,在深全国人大代表、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和小组发言时,在表达欣喜、振奋、信心的同时,也点赞了深圳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并围绕如何创造更多机遇、营造更好环境,让民营经济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展开热议。详情>>>
AI无人驾驶扫路机。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海昆 通讯员 殷志鹏 摄
深圳“加减乘除”助力壮大民营经济
作为“民营经济第一城”,深圳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助力企业从无到有、从0到1、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创新发展。2024年,民营企业数量达262.3万户,占企业总量比重约97%。其中,A股上市民营企业286家、市值5.1万亿元,数量和市值均位列全国城市第一;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规模首次迈上4万亿元台阶,重返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0%以上,占深圳进出口总值约70%。详情>>>
丨大城之治
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武汉媒体联动共话大城之治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武汉等地考察时,多次对超大城市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大城之治,怎样“智治”,如何“善治”?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长江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上游新闻、深圳特区报联动推出《大城之治》大型报道,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武汉的“善治之道”,共谋超大城市“治理之策”。详情>>>
丨创新创业深圳人
乘乘集团首席信息官刘冬青:搭建AI平台为鸡蛋交易“牵红线”
在科创企业林立的前海,有这样一家“非典型”的农业公司——乘乘集团。公司以蛋品贸易为主营业务,摒弃了在档口坐等客户上门的传统营销模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全国贸易网络覆盖,并不断提升蛋品“含智量”,让“土鸡蛋”生产销售潮起来。详情>>>
深圳特区报记者 温涛 摄
丨金融扶持
深圳筹设规模500亿国资基金
聚焦尖端科技领域,涵盖产业全生命周期
记者从市国资委了解到,深圳国资国企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致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创新创业的科技金融生态,聚焦“20+8”全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基金网络,推动基金投向覆盖种子、天使、A轮、B轮、C轮直至IPO的投资全生命周期,确保其中A轮及更早期的项目不低于40%,投向B轮、C轮项目均不低于20%。详情>>>
丨更多精彩
深圳商报:
深圳民营经济:“强磁场”+“发电机”
2024年深圳企业共270.9万户,民营企业达262.3万户,占比接近97%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分别达1025家、95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量均居全国第二。众多企业凭借“小而精”的硬核技术,合力撬动产业链的“大创新”,持续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详情>>>
深圳晚报:
广东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3月16日
在广州举办
3月16日,一场大型人才“嘉年华”——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以下简称活动)将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上演。详情>>>
编辑 温静 李璐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