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脚步越跑越快 发展动能越来越强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熊子恒
03-06 07:44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5全国两会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这些年以来,深圳一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地和孵化器,着力建设最系统完备、最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

当前,深圳的创新脚步,正以“越跑越快”的姿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梯度培育,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在新一轮技术革新浪潮中,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

新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挑起大梁。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6.1万人年。

“6个90%”是深圳公开的创新密码,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都出自企业。可以看出,活跃的企业构成了深圳强大创新能力的动力源。

深圳持续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更多布局在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分别达到1025家和95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数均居全国第二。

“深圳将建立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既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又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鼓励中小微企业自由探索、自主申报,承担研发攻关项目。”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说。

加强基础,发挥创新平台重要作用

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这里的创新和产业化平台集聚了当前国家战略发展和产业突破上最急需的技术成果,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与关键产业的重点需求高效连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效率,为高质量的产业转型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原始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带领团队建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该项技术不需要借助润滑油或者磁悬浮等手段或技术,即可使固体与固体间直接接触滑动几乎没有磨损产生。

“如果说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实现0到1的过程,那么一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就是1到100的过程,其中,人才、资金、研发空间、产业对接、政策等,少一样都不行。”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仁辰说,研究院就是搭建平台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支持,加快基础研究同时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深圳围绕加快解决重点产业链“卡脖子”问题,构建由企业自主确定技术路线、全流程项目管理,政府负责配套和服务的工作机制,全市共支持企业实施270多个技术攻关项目。建成鹏城实验室、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广东省实验室和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全市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

深圳推动各类公共、半公共创新平台、创新载体、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向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青年创业者开放共享。通过汇集聚合创新资源,深圳创新的脚步得以越跑越快。

筑巢引凤,长期稳定支持青年科创人才

最近,“90后”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周祺华一边忙着向国际顶会投论文,一边忙着手里的几个项目。来深圳才几个月,他就申请到了充足的科研资源,还与妻子住进了人才房,“各种保障都很到位,可以大展拳脚了。”

深圳始终把人才作为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强大的生命力,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地引进、培养、使用、协作和服务各类人才。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2.6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技能人才40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700万。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张林表示,深圳将采取有针对性的超常规举措,出台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实施引才伯乐奖、鹏城优才卡等现有政策,加力推出新一批人才评定、顶尖人才直认、重点产业紧缺岗位清单、人才褒奖激励等系列新措施,以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强化人才合作协同,以诚意满满的“橄榄枝”吸引更多的“金凤凰”。

市人才工作局局长罗冰介绍,接下来,深圳将积极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联动万企万岗,为全国高校学子提供优质事业平台。升级发布顶才汇、企才汇、创才汇、青才汇“政策包”,更大力度实施“引才伯乐奖”,推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引才奖励,鼓励全社会多引才、引高才,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此外,还将持续加大房源供给和货币补贴力度,更好服务青年人才的住房需求,加快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为人才提供健康管理、文体休闲、交通出行、子女教育、个性需求等全方位便利服务,让人才在深圳安身安心安业。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