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深圳正加快构建具全球重要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01-09 21:2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刚刚过去的2024年,深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魅力与活力充分彰显。”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政策室主任李晓琳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首先这样表示。

她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圳敢于勇闯无人区,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商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取得重大突破、“鹏城云脑Ⅲ”加快建设……一系列标志性、革命性的重大成果诞生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不仅事关深圳自身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对我国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有力应对外部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她列举说,深圳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阵地,2024年不仅为基础科研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条件,更为大量企业开展前沿技术创新提供了优质公共科研平台,是深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是深圳这座城市始终保持活力、竞争力的‘法宝’。”她评价说,过去一年,深圳“20+8”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45%,得益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的构建,为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了示范引领作用。

“2024年,河套合作区加快向世界级科研枢纽迈进,在人员流动、资金往来、数据跨境、国际人才引进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性举措,为深圳打造国际化的创新和人才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她分析认为,深圳改革开放的鲜明基因深刻融入到产业和创新之中,也是深圳能够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的重要原因。

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也是未来之城。新起点新征程上,李晓琳建议深圳,一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当好全国产业科技创新的龙头,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二要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与合作;三要在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形成强大集聚效应。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