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月进化3代,深圳人形机器人何以造就流水线“卷王”? | 两会深一度

读特新闻记者 严偲偲
03-05 21:20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5全国两会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全球人形机器人的竞争‘主战场’在工厂”。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人工智能、大模型、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这些报告中提到的“两会热词”正在同一款产品上集中体现,那就是深圳企业优必选打造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1。近日,它们进化出“群体智能”,组团进入极氪工厂,开展了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组团进厂”。

“全球人形机器人的竞争‘主战场’在工厂,中国人形机器人真正要发力的地方在产业赋能,作为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接受读特新闻专访时如是说。

全球首例,共享大脑

在极氪5G智慧工厂里,数十台人形机器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它们有的共同协作搬运大尺寸料箱,有的互相配合分拣零配件,有的用“灵巧手”进行精密装配……从分工到搬运,从装配到质检,人形机器人之间密切配合、无缝对接,而这得益于优必选在全球首次进化出的“群体智能”。

两台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正在合作搬运料箱。

什么是群体智能?“群体智能通过群脑网络将工厂里所有机器人的大脑都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机器人之间的协同效应,它们不仅能够共享地图,还能进行实时的数据联动,在不同的场景和任务中分工合作。”谭旻解释道。

他打比方说,在料箱搬运的场景中,工厂里设计的标准料箱负载是15公斤,而多个机器人协作,搬运的负载可以达到60-100公斤。在分拣场景下,机器人协同分拣能够满足汽车工业的柔性化生产需求,“每辆汽车根据选配需要不同的零配件,流水线上每个机器人收到的分拣清单都不一样,在这一个环节就可以实现多机协同。”

优必选机器人在流水线上协同分拣。

事实上,人形机器人“组团进厂”并非易事,要想连接真实世界,在复杂环境下自主运动和决策,仅实现单机智能就要集成视觉、听觉、触觉、运动感知、环境感知、定位导航等多项前沿技术,而进化出“群体智能”更属全球首例。“可以说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技术攻关是实现工业场景规模化应用的必经之路。”

与DeepSeek“双向奔赴”

在过去的13个月里,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经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奥迪一汽、比亚迪、富士康、顺丰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的工厂开展实训,累计采集了亿级的高质量工业数据。

“13个月里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进行了3次迭代,未来这一迭代速度将会越来越快,这得益于DeepSeek大模型与优必选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强强结合,”谭旻表示,DeepSeek强大的推理能力可以帮助优必选机器人高效处理全身采集的数据,而这些稀缺的真实数据反过来又能够强化DeepSeek的推理能力,“是一场真正的双向奔赴”。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接受读特新闻专访。

下一步,优必选将在多个灯塔工厂中复现“群体智能”,让AI与人形机器人“军团”在多产业、多场景、多任务中循环训练,真正实现赋能千行百业。“最终目标是迈向通用人形机器人,它既拥有AI的智慧,又具备机器人的行动力,一项技能只用‘教会’一个机器人,所有机器人不需要重复培训,就能立刻上岗,还能24小时不间断作业。”谭旻展望道。

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跟“生产制造类”有关的职业数量高达64个,高级技工缺口达2000万。在业界人士看来,人形机器人更像是“助人”的工具,未来产业增长空间巨大。

深圳造就“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回顾优必选的发展历程,深圳市人大代表、优必选CFO张钜在今年的深圳市两会上表示,“正是深圳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优必选从一个小房间、一张办公桌的初创企业,成长为如今全球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谈及人形机器人未来的产业发展,张钜表示,深圳不仅拥有华为、腾讯等企业做大模型,而且有云天励飞、奥比中光、速腾聚创等上游企业,还有优必选、越疆等机器人企业,更有比亚迪、富士康等大规模的应用场景,整个产业链非常完整。“深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产业集聚区,我们对在深圳做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非常有信心。”

为加快建设国际国内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3月3日,《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将重点引领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矩阵,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聚集,营造最优创新生态,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根据《行动计划》发展目标,到2027年,深圳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AI芯片、多模态感知技术、灵巧操作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形成更完善的产业生态,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文中部分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严偲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