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集采,一家三娃获益听到了声音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廖静文
03-05 11: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3月1日,人工耳蜗集采正式落地,落地后人工耳蜗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大幅降至5万元左右,降幅达75%。人工耳蜗植入术还同步纳入医保报销,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就广东省而言,18岁以下的患者医保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患者实际支付费用可降低至万元内。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植入体和言语处理器组成,能够通过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编码的电信号,传入人体内耳,再经听神经通路向大脑传输听觉信息,代替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从而产生听觉。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于2024年4月联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完成了首台人工耳蜗植入术,目前已成功完成上百例,手术量在深圳市排名前列,且患者均收获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龙华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钱迪表示:“人工耳蜗加入集采后,费用将大大降低,我们也将加大人员和设备投入,确保有需要的患者在我们这里能得到及时救助,让更多听障患者重获新‘声’。”

三个孩子的无声困境

“妈妈”,当五岁的女儿第一次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陈女士(化名)激动地流下了泪水。虽然她无法听到女儿的声音,但她知道,孩子以后不会再和自己一样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了。

来自广东湛江的陈女士为先天性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多年来仅依靠手语进行简单交流。六年前,陈女士的第二个孩子小雨(化名)出生后也被确诊为先天性耳聋。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且对人工耳蜗技术认知不足,小雨并未接受治疗。随后的六年间,夫妻俩又生下两个孩子,但不幸的是,他们都患有先天性耳聋。

陈女士家的三个小孩

“我们去了解过,如果三个小孩都植入人工耳蜗,手术费要上百万,这对于我们农村家庭是个天文数字。”陈女士无奈地说道。

爱心救助:让沉默家庭听见希望

去年年底,通过当地残联、耳蜗公司与龙华区人民医院联合开展的耳聋患者公益救助项目,这个特殊家庭获得了免费植入人工耳蜗的机会。

钱迪主任(右一)带领团队手术中

一家三口同患极重度耳聋的病例极为罕见,对手术精准度和术后康复提出了更高要求。医院应用术中神经监测仪、C臂等技术,确保电极阵列完美植入耳蜗最佳位置。一个月后,人工耳蜗正式开机,三名患儿都第一次听到了声音。

“人工耳蜗最佳植入的年龄段是1—3岁,这个阶段患者是语言发育期,通过及时的人工耳蜗植入可实现正常听说能力。陈女士6岁的女儿已经错过了最佳植入期,需要经过系统的言语康复训练才能恢复言语功能。”钱迪主任介绍。

人工耳蜗的体外机

而现在,人工耳蜗集采落地后,加上医保报销政策,患者个人支付费用大大降低,像陈女士家这样因手术费用而错过语言发育期的遗憾将大大减少。

人工耳蜗集采,也将让更多成年人受益

不仅是儿童,人工耳蜗加入集采后,也将让更多成年人受益。

今年78岁的李奶奶(化名)4年前开始出现听力下降,和家人沟通困难。在佩戴助听器后,也只能听到轻微的声音,无法识别内容,李奶奶也变得越来越孤僻。

去年,家人曾来龙华区人民医院咨询过人工耳蜗植入术,但最终也因高昂的手术费用望而却步。

3月1日,在得知人工耳蜗加入集采后,李奶奶的女儿第一时间联系了耳鼻喉科,为母亲预约手术。

钱迪主任提到:“老年人耳聋后如果不干预,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将增加40%。现在我们很多耳科的专家也呼吁集采落地了以后希望能够把18岁以上的成年人的耳蜗置入术也纳入医保,这样会有更多的人群受益。”

在人工耳蜗集采落地后,仅两天时间,龙华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已有十几个患者正排队等待手术,还有不少人前来咨询相关政策。

接下来,龙华区人民医院将设立专项资助项目,通过与慈善机构合作,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资助。同时通过举办义诊活动,为患者提供免费的耳部检查和听力筛查服务,普及人工耳蜗的相关知识,让更多耳聋患者受益。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廖静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