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市人大代表林慧带来了关于推进 “眼镜+”智能穿戴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她认为,深圳作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硬件生产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具备推动“眼镜+”智能穿戴产业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建议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拓展和政策支持等举措,助力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眼镜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科技创新的新名片。
林慧认为,深圳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在眼镜产业发展历程中实现了华丽转身。从早年的眼镜代工基地,逐步成长为全球中高端眼镜制造的重要据点,如今正坚定不移地朝着品牌化、智能化方向迈进。然而,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严峻,侵权行为的界定和打击存在诸多阻碍;产业集群虽具雏形,但企业间协同合作不足,集群效应尚未充分释放;行业标准的制定由于涉及多方利益和复杂技术领域,进展缓慢,难度较大。
为了推动“眼镜+”智能穿戴产业突破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林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其中,在优化产业生态环境方面,呼吁出台专项政策,从市场准入的便捷化、资金扶持的精准化、税收优惠的最大化到人才引进的多元化等多维度发力,为产业发展营造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对智能眼镜相关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的全方位保护,通过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为企业创新筑牢坚实的法律后盾。
在技术创新与人才引进上,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牵头设立专项研发基金,重点攻克微型化高性能芯片、低功耗传感器、光学显示技术、AI算法优化等智能眼镜核心技术难题。对从事智能眼镜研发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此外,还要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开展联合攻关项目,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转化进程。
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深圳应依托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科学规划建设智能眼镜产业园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集群。持续支持举办2024 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及其配套活动,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眼镜+”智能穿戴产业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协同发展。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