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深圳应如何抓住机遇迎“风”而上?在2025年深圳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闵齐双聚焦深圳低空经济产业,提出了在文锦渡口岸开展深港跨境低空经济飞行应用试点的建议。
深圳已开通直升机跨城转运患者的救援通道。(图片来源:深圳市人民医院)
闵齐双介绍,深圳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在低空经济上的战略部署,先后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5)》《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等文件,为深圳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在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推动下,2024年深圳低空经济领域链上企业已超过1700家,产值规模已突破900亿元。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低空经济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限制。闵齐双对此解释称,目前深圳各区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文旅观光、交通出行和物流运输三方面,应用场景覆盖面相对有限且呈现出同质化的特点。同时,深圳人口密度大且城区高层建筑物密集的特点,导致其可利用的低空空域资源相对有限。
“口岸作为交通和贸易枢纽,相关基础设施完善,天然具备探索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优势。”闵齐双表示,深圳毗邻香港,拥有海陆空多种类型的口岸,但目前除福田口岸无人机配送航线外,深圳对口岸与低空经济的融合发展探索较少。
根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的2024年施政报告,香港将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修订相关法规,与内地商讨共同建设低空跨境航线、出入境及清关安排和基础设施配套,并在部分地区推行空中监测、无人机载货等低空经济试点项目。在闵齐双看来,深港两地合作发展低空经济的前景十分广阔。
她提出,可以考虑在文锦渡口岸开展深港跨境低空经济飞行应用试点。之所以选择文锦渡口岸,一方面是罗湖区空域条件良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金融、商贸、黄金珠宝、文旅等传统产业基础较好;另一方面,文锦渡口岸空间用地充足,通关流程高效,临近东门、人民南等消费街区,跨境物流运输产业配套完善,日常为两地救护车提供便捷通关服务,具有探索低空经济多元应用场景的基础。
闵齐双建议,由市工信局牵头,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口岸办在文锦渡口岸开展直升机跨境救援试点,探索建立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争取增设航空口岸资质。此外,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联合市委港澳办、市口岸办、深圳海关、深圳边检站与香港开展合作,共同在文锦渡口岸开展无人机跨境物流运输试点,申请跨境无人机货运航线,研究制定货物运输通关政策。
编辑 高原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