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6.99万亿元,增长9.0%,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
“东盟正处于工业化、数字化加速期,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双方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提出,可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合作作为制度型对外开放示范区。
王理宗希望打造“规则、贸易、金融”三位一体的制度型开放体系。他提出,可以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平台试点“东盟版负面清单”,放宽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领域外资准入。推动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共建“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探索数据安全认证互认机制,打造规则衔接先行区。
在贸易方面,他认为可以建立大湾区-东盟“单一电子窗口”,整合报关、物流、支付数据,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推动“湾区标准”国际化,联合东盟制定智能制造、绿色建筑等产业互认标准,促进贸易便利化升级。
在金融方面,王理宗希望支持香港联动东盟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试点大湾区企业发行“东盟债券”。设立“大湾区-东盟绿色金融合作中心”,推动碳交易、绿色信贷产品跨境互通,打造金融开放试验田。
此外,王理宗提出构建“产业链、创新链、数字链、绿色链四链融合”的产业协同生态。“希望通过构建产业协同生态,将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优势,与东盟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优势相结合,形成‘湾区研发,东盟生产,全球销售’的共赢模式。”
他表示,可以鼓励大湾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在越南、泰国设立区域总部,与当地共建“数字工厂+本地供应链”;设立“大湾区-东盟科创联合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联合攻关;建设“大湾区-东盟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合作开发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贸易成本。
王理宗还提出,要与东盟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促进人文交流“软联通”。一方面加密大湾区至东盟主要港口航线,打造“6小时航空经济圈”;参与东盟智慧港口、数字铁路建设,推广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另一方面,通过持续举办“大湾区-东盟(前海)经济合作论坛”,设立“大湾区-东盟青年创业孵化器”“东盟留学生计划”等举措,以民间经贸和文化交流促进大湾区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