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携手南京大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创新“加速度”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02-18 22:2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月18日,坪山区与南京大学共同举行科技创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全方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辖区企业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比亚迪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宫清,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嘉,区领导杨涛出席签约仪式

此次深圳市坪山区与南京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支持辖区企业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低空经济、高性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科技研发需求,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产学研一体的联合创新载体,全面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建立科技成果对接机制,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活动,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同时,双方将建立人才交流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深圳坪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与南京大学开展人才交流、培养和引进等合作。

在校地企合作框架下,比亚迪率先与南京大学携手,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深圳坪山建设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高能级创新载体,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卓越工程师培养。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它是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序列的高校,始终处于中国大学的第一方阵。学校通过“顶天立地”的科研战略(顶天:国际学术前沿;立地:服务产业需求),依托物理学、化学等A+学科,从源头创新切入产业痛点,已成为中国高校成果转化的标杆之一。

据悉,深圳市坪山区于2024年12月17日发布全国首个县域级专项政策——《深圳市坪山区关于鼓励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若干措施(试行)》,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原始创新和地方产业创新融合式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圳市坪山区以政策为依托,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123模式”,即围绕主导产业,推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向奔赴,配置政策、空间、金融三种资源,从“联合技术攻关、技术成果交易、联合创新载体建设、高能级载体组建、科技成果转化运营、转化项目入驻、转化项目融资、产业化项目落户、引荐项目落户”九个方面对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予以支持鼓励,加强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创新技术供需上的精准对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