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中南大学与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知中南·创坪山” 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对接活动在中南大学科技园成功举办。
为促进坪山区与中南大学科技创新合作,强化校企科研、人才交流,助力学校先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坪山,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双方共同举办此次“知中南·创坪山”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对接活动。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党委常委、副校长黎志宏,坪山区委书记杨军,区领导杨涛、费晓愈等领导出席活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原始创新和地方产业创新融合式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和企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活动现场,坪山区为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增强区域创新活力,首次发布了《深圳市坪山区关于鼓励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若干措施》,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激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主体成果转化形成有效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坪山区与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若干措施》旨在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范围广泛,有效打破地域限制和院校限制。《若干措施》将涉及联合技术攻关、技术成果交易、转化项目入驻融资等产学研全链条各个环节,举措覆盖面广,多维度赋能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学科优势和创新资源优势,为坪山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推动坪山加速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柴立元致辞表示,坪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产业资源丰富,创新实力突出,与中南大学优势学科高度契合。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坪山)中心、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坪山)转化基地,自去年先后成立以来,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00多项,开展技术交流70余次,促成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18项。
坪山区专程来校开展产学研政策发布及技术对接活动,这是双方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合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的有力举措。下一步,希望双方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加强人才交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典范,有组织推进学校更多科技成果在坪山落地转化,为坪山建设创新发展新高地贡献中南力量。
杨军在致辞中表示:中南大学作为享誉全国的“双一流”高校、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很多领域的科研成果与坪山产业基础高度契合。这两年,依托中南大学品牌影响、学科优势、创新资源,引进湘雅二医院顶尖医疗团队共建坪山区中心医院,落地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坪山中心,打造了集知识产权运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为一体的服务链,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和企业需求深度对接,政校企合作结出了丰硕成果。接下来,双方将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中南大学的“硬科技”在坪山走完“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共同打造校地协同的标杆、政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同时,本次活动还进行了“深圳市坪山区政校企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联络处)”揭牌仪式,现场发布中南大学专利开放许可清单多达百余项。坪山区的代表企业拉普拉斯、理邦仪器、精森源科技等在活动中向中南大学师生团队提需求,寻找创新答案,助推高质量发展。活动结束后,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会见了杨军一行,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