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闲置空间,城中村“华丽转身”成居民心中“好社区” | 小区大件事

读特新闻记者 黄泽霖 文/图
02-21 20:00
收录于专题:小区大件事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山厦新村实现了从闲置空间到生态绿地、口袋公园及儿童乐园的华丽转身,成为居民心中的“好社区”。

近年来,随着平湖北片区重大产业布局的加速推进,周边综合配套需求日益提升。位于深圳龙岗区平湖街道的山厦新村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契机下,积极推进山厦新村“活力城村”改造项目,致力打造“最美城中村”新样板。

近日,记者前往实地走访后发现,山厦新村已完成从闲置空间到生态绿地、口袋公园及儿童乐园的“华丽转身”,成为居民心中的“好社区”。值得一提的是,改造项目不仅激活山厦新村红色文化底蕴,挖掘村史文化,打造了薪火广场、山厦壁画等特色节点,更依托山厦社区文化资源,通过“两轴一网一芯”空间框架,构建山厦文化轴与滨水生态轴,修复环境短板。

停车环境更安全,邻里互动更密切

2月11日,读特新闻记者前往山厦新村,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广场、整洁干净的道路与一排排整齐的车位与充电桩。在一处热闹的运动场内,不少居民正在使用场地进行锻炼。

居民在运动场内打羽毛球

来此与同伴打羽毛球的乌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山厦新村生活,以前村里没有多少娱乐设施,比较冷清,如今不仅车位问题得到解决,还新增多个广场与运动场。“现在连隔壁小区的居民都爱来散步、跑步,球场区域也非常热闹。”乌女士表示,开放式的空间设计让这里成了周边居民的共享活动空间,邻里互动明显增多。

“改造后,最重要的是安全有了更多的保障。”乌女士提到,自从小区焕然一新后,车辆不再乱停放,都整齐停在停车位上,小孩出行也不怕了。

整洁的道路与整齐的停车位

王先生是居住在隔壁小区的居民,平日里经常带孩子来山厦新村游玩。“之前是没有球场的。”王先生表示,改造后新增不少设施,孩子也更乐意来玩,且新设备安全性好,地上有护垫,孩子摔跤了也不容易受伤。他对改造后的社区环境赞不绝口:“现在焕然一新,卫生清洁跟得上,社区器材维护到位,我们也能够放心使用。”

摒弃“大拆大建” ,挖掘保留历史文脉

在平湖北片区重大产业布局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山厦新村改造项目成为周边综合配套升级的重要一环。与“大拆大建”的模式不同的是,该项目以挖掘和传承历史文脉为核心,打造了一个既保留传统文化风貌,又具备现代居住环境的“活力城村”。

记者了解到,项目通过“两轴一网一芯”空间框架,构建山厦文化轴与滨水生态轴,修复环境短板。连接山厦新村、周边社区及红色文化游径,打造健康休闲场所,借山厦河道建成滨水绿廊,丰富市民户外体验。而入口挡墙则变身为村史宣传墙,以活字印刷艺术讲述山厦村往事,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广场的特色连廊、雕塑、展示墙,则以红色历史故事为脉络,串联起山厦历史人文资源与旧村生活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特色连廊、雕像与展示墙

社区中心广场则保留原生绿地,增设白色圆环形连廊、阶梯式看台和可移动滑轨舞台,重塑社交空间,促进邻里互动。旧服务建筑基础上更新扩展的榕下驿站,围绕大榕树,融合清水混凝土与红砖的现代建筑风格,打造多功能现代广场。

山厦新村还将空间特点与儿童友好理念融合,把原有空间变成不同主题儿童游戏场地,奇乐融榕儿童乐园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天堂。

奇乐融榕儿童乐园现场,居民在百年榕树下游玩

据介绍,接下来,山厦社区党委计划打造一个以党建为引领,集治理智慧化、民生服务化为一体的党群服务驿站;同时发动股份合作公司等多元力量,推动奖励学子、抚恤老人等制度的落实,让“最美活力城村”成为山厦新村的新招牌。

山厦社区长者饭堂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高灵灵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黄泽霖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