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便用动物皮蒙在空心木头上做成鼓,用以狩猎、祭祀、传递信息。到了商周时期,鼓和军事行动、庆典活动有了密切的关联。秦汉时期后,鼓乐便在民间流传开来,随着历史的潮流,鼓渐渐成了民间宗教活动、戏曲表演、大型乐队等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因为我学的就是艺术,我的耳边也常萦绕着各种铜锣、铜镲和大鼓的声音,这让我很是享受。但人们的关注点,大多会停留在唱戏人的身上,至于文武场上的乐师们则成了一个个不起眼的存在。这对传承了千年万年的鼓来说,似乎不是很公平。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鼓的重要性一直都在,从来未消失。
进入正月,大街上面的鼓乐队早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排练,好不热闹。听着响彻天地的鼓声,我决定走到街上去一探究竟。
一眼望去,大概有七八十人。他们穿着统一的红黄色演出服正蓄势待发。最前面的一位拿着双色彩旗的大叔,正面向着众人激情演绎,一挥双手,震耳欲聋的鼓声便扑向每个人的耳中,气势磅礴,如滔滔黄河汹涌而出。好不壮观。
“咚、咚、咚、咚”,起初,其节奏很慢,给人一种稳重辉煌之感。这时候,铜镲轻轻地拍打着,发出了一种尖细而悠远的声音。大鼓和铜镲相互映衬着,这一切都在挥旗大叔的掌控之中。随着人流量越来越大,原本宽大的广场,围满了人,大家都在目不转睛地欣赏着乐师接下来的精彩表演。只见大叔两手一挥,鼓乐随即改变节奏;“咚咚哒~咚咚哒~”铜镲迅速响应,“哐哐哐~锵锵锵~”顿时,鼓声响彻天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这整齐划一的动作和轰天响地的声音所震撼,一个个精准的鼓点打在了每个人的心头。当人们正全神贯注欣赏时,鼓声突然戛然而止。在场的人也都同时也都屏住呼吸,共同期待着接下来的表演,只见大叔左手一挥,铜镲率先发出阵阵清脆的声响,随即右手一挥,鼓乐回应了铜镲。
大叔再次起手,只见铜镲和大鼓互相呼应着,都在争先恐后地想要压倒对方,气势愈演愈烈,广场的气氛被大鼓和铜镲带到了高潮,全场掌声隆隆。结束表演后,众人都围在了鼓师身旁,直到那时我才知道,鼓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它正代代传承。
在我们传统戏曲中,鼓师的地位尤其重要,它是整场戏的总指挥。作为一名优秀的鼓师,要熟知整场戏的剧本,演员唱什么词,鼓师都要提前给予应答。一个好的鼓师真是可遇不可求的。联想到现代的摇滚乐队、爵士乐队;大型的古典交响乐队中,打击乐总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激昂的鼓点带动着每个人的心,有时候人生就像一个鼓,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鼓点,才能敲响属于自己的鼓乐!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